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李昆霖& Srdjan Nesic part2

 我給教授跟師母看了今早的發文,他們很驚訝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有那麼多人分享這篇文章(我一直沒有跟教授說我這個學生在台灣還算是個暢銷作家)

尤其是看到大家在底下留言對於青少年在22歲就會回巢這個概念,很多父母都覺得是新鮮又感恩的。看到那麼多 父母也很苦惱相同的事情,師母決定再多加幾個她認為有效的青少年育兒方式讓我可以分享給大家。
「你知道嗎,我兒子Marko 是很敏感內向的個性,他在進入大約十歲時期,開始不太會對我們說他在學校發生什麼事情,但我看到他的眼神就是知道他在學校一定有發生委屈。所以我會先跟他說媽媽小時候在學校發生什麼被欺負的事情,媽媽是如何去找到幫助,最後是如何解決這件事。 兒子就會靜靜的聽著媽媽講自己的過往故事。 他不會有立刻反應,但他會花一些時間吸收思考,然後過一~二個小時後,他才會慢慢講出他今天發生的事情。 這樣的對話練習是我刻意會跟孩子從小每天做的事情。 然後你會發現他會越來越打開,會越來越跟父母分享他的心事。因為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生就會跟父母分享心事的,親子內心深層的溝通是需要用心經營的」 師母語重心長的講出她當年每天堅持的親子內在對話練習
然後教授接著說:「這也是為什麼我昨天說,大四畢業之前,不要讓孩子離你太遠。因為你們已經好不容易教育出這麼棒的孩子了,不要在最後一刻前功盡棄,讓其他人在孩子們還沒有完全心智成熟時去污染他們。 像我們的兒子Marko在大學時決定進我們同樣城市的大學,但他跟我們說,要進同一個城市的大學可以,但他只有一個條件,就是他不要住家裡,他要在外面跟同學一起租房子,他想要嘗試各種各樣的party年輕的生活。而我們也同意他應該要去享受他的年輕人生,趁孩子還沒有家庭義務時去玩個夠。 但我們會讓孩子知道我們一直在他身邊,只要他需要的話,他會立刻有支援。 這個重點是, 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因為也只有父母能做到這一點。 一旦父母建立起這樣愛的基石,他自己本身就也會成為一個很有愛的人,他會變得願意去愛人,而他所愛的人也會回報給他同樣的愛。 這樣一來,你已經幫他設定好他接下來的人生最重要的基礎,就是愛人與被愛。」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LDQ5z4mYxmE9rUsG5HmULvoaUtEv4ksXDjzT8HPhaxVJz8gp5E4ViQzoBaadLkgSl&id=10004424062570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