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每天他都會主動打電話跟父母分享他工作的一天發生了什麼事

布丁睡前跟我說筆順的事情 

侑辰最近表現可圈可點

他週二跟我說,明天有嬌英老師的課,我周三看聯絡簿還是您簽名,我說宜玲老師有來學校,他說您9點才離開。 表達清楚,而且願意講話。


還有他周二說筆順他有提早寫,因為筆順他都會漏掉,還要對那個沒寫到,整個要擦掉,我沒說你就要專心,我說,你把寫過的輕輕的在課本上畫掉,這樣就不會漏調了。希望他有聽進去我的方法。


「教授,你怎麼看AI是否會取代未來職業這件事,我們是不是要讓孩子在大學選科系的時候,避開那些可能會被AI取代的職業?」
「我來講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好了,然後我再來發表我的看法」 很會說故事的教授開始娓娓道來:
「去年我收到一個陌生人的信件,他是一個油管工程師當時正準備要設計抗腐蝕的油管材質,所以他把所有他的資料都輸入AI,想要請AI給他好的建議。 於是AI也就真的給他不錯的材質建議。 到這裡為止都沒有問題,重點來了,AI給的答案是引用三篇國際論文的理論,其中有二篇是我寫的,所以這位年輕工程師才會想要來找我,跟我確認一下AI的邏輯是否正確。 我聽了很開心,這讓我感到自己的著作很被看重。 於是我仔細看了一下AI的論述其實沒有太大問題,我也相信它的決定是合理的。 但問題來了,它所引用的第三篇論文是來自一個我從來沒有聽過的作者。 我在這行四十幾年了,怎麼可能會有我不知道的論文呢?! 所以我打了幾通電話,最後確定這個作者是虛構的。 這故事告訴我們, AI會為了讓它的理論有可信度,反而捏造出虛構的出處。 所以你問我AI會不會完全取代人類? 我的答案是暫時還不會,反而人類要小心使用它,不要百分之百輕易相信它,我們還是要培養出自己的判斷力」
此時他話鋒一轉:「其實我覺得學校教的是知識,但家庭教的是作人處事的品德跟生活中的智慧,其實後者才是真正跟著孩子一輩子的東西。所以不管孩子選的科系是什麼,全家人在一起陪伴孩子長大其實才能給孩子真正的滋養。 所以我很不認同美國家庭在18歲就把孩子推出去獨立面對世界,我們南歐人其實更在乎家庭的團結,都是陪伴孩子到22歲大學畢業之後才讓孩子出去闖,因為這時他們的價值觀才會更成熟,才不會輕易被污染。」
這時他的25歲兒子Marko又打電話來了,我覺得很不可思議,每天他都會主動打電話跟父母分享他工作的一天發生了什麼事。像是房東給他不平等的待遇,而他的父母親就會教他如何跟房東談判的技巧. 我在旁觀察到這些生活上的細節,就漸漸理解,原來孩子過了二十歲之後還是能同時獨立面對世界,但也同時能把父母當作生命中的導師。 他們活出了這樣的生活形態,真的可以說是典範。
在這裡想把這樣的家庭教育跟大家分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