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

SDGs繪本


2021-11-01 親子天下雜誌 121期
Let's SDGsー培養改變世界的行動者

培養改變世界的行動者

SDG1消除貧窮:

(1)愛達的小提琴

(2)神奇行李箱

(3)世界貧窮


SDG2:消除飢餓

(1)剛達爾溫柔的光

(2)沒有字的明信片

(3)爺爺的有機麵包


SDG3:良好健康和福祉

(1)病毒不是故意的?!認識傳染病大小事

(2)看不見

(3)肥皂超人出擊

(4)想要不一樣

(5)我可以很平靜


SDG4:優質教育

(1)114歲的新生:瑪莉‧沃克奶奶的閱讀之旅

(2)只有一個學生的學校

(3)世界的孩子上學去

(4)因為她,我愛看書

(5)窗邊的小荳荳


SDG5:性別平等

(1)為什麼不能有女醫生?美國第一位女醫生的故事

(2)女力科學家系列

(3)戰火下的小花

(4)喂,穿裙子的!

(5)我的弱雞爸爸


SDG6:乾淨水與衛生

(1)尋水之心

(2)水公主

(3)河流

(4)怕浪費奶奶的河川散步

(5)國王的洗澡水


SDG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1)能源好朋友

(2)我家能源從哪兒來?

(3)停電了!

(4)黑色金奇之旅


SDG8: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

(1)不平凡的職業–揭開12個工作的秘密

(2)檸檬水的戰爭

(3)爸爸的秘密基地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

(1)超級工程MIT(全套)

(2)地下鐵開工了

(3)打開現代之門:從蒸汽機到智慧型手機,人類社會是怎麼進步的?

(4)電塔上的空中英雄


SDG10:減少不平等

(1)西貢小子

(2)蘋果甜蜜蜜

(3)世界中的孩子(全套)

(4)每一個都要到

(5)四隻腳,兩隻鞋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1)哇!公園有鷹

(2)你看看你,把這裡弄得這麼亂!

(3)保衛國家大作戰

(4)手推車大作戰

(5)守護寶地大作戰


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1)怕浪費的奶奶

(2)一秒鐘的改變

(3)乳香樹天空:認識公平貿易

(4)從山裡逃出來 垃圾,丟啊!

(5)怕浪費奶奶的生活寶典


SDG13:氣候行動

(1)天氣100問

(2)我們的家失火了

(3)都是放屁惹的禍

(4)北極熊搶救家園

(5)葛莉塔的呼籲:了解氣候變遷的科學、知識,採取正確的行動!


SDG14:保育海洋生態

(1)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

(2)守護海洋的人魚

(3)我們製造的垃圾

(4)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

(5)最美的海洋


SDG15:保育陸域生態

(1)和平樹:一則來自非洲的真實故事

(2)會生氣的山

(3)我的同學是一隻熊

(4)再見小樹林

(5)自然之聲


SDG16: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

(1)好心的國王:兒童權利之父—柯札克的故事

(2)我是小孩,我有話要說

(3)公平與不公平


SDG17:夥伴關係

(1)我的阿富汗筆友

(2)凱琪的包裹

(3)我們的大地

2023年5月29日 星期一

始終都是陪伴與愛

 

https://reading.udn.com/read/story/7347/7173834



兒子領有自閉症手冊,亦須每日服用藥物來改善專注力,使生活較能順利運作。在教導他的路上,每次我崩潰再爬起,如此不斷循環……驀然回首,改變已經發生。現今他就讀八年級普通班,在班上各方面表現不輸一般生,然而,這樣甜蜜的負荷仍會一直下去,因為這是特殊生父母的必修課。

我雖非教育專家,但有誰能比特殊生父母更能體會其中甘苦?以下是我個人經驗的分享,盼能對一些家長有所助益。

1.陪伴在側:特教生需要長期的陪伴,最好一開始就與孩子一同學習成長,以便了解他的學習狀況、優勢及弱勢能力。

2.時間掌控:孩子較難維持專注力,我通常會讓孩子念書三十分鐘就休息十五分鐘,休息時除了讓他自行放鬆,亦可帶著他學做一些家務。念書時間,我會先和孩子討論要念的範圍並妥善利用計時器,以訓練孩子在時間內完成預定的進度。

3.慢活慢教:特教生的學習本來就緩慢許多,家長不可心急,養成良好的習慣並喜歡學習、對知識感興趣,他最終甚至能超越兔子。

4.相關資源:和學校老師保持良好溝通,善用醫療資源。沒有家長忍心看孩子服藥,但藥物的作用其實是平衡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能幫助孩子更適應學校生活,增加學習效率,家長可以好好思考這個選項。

5.以身作則:建議家長利用空檔多翻閱書籍,孩子耳濡目染下,亦會有樣學樣拿起書來看,長期下來閱讀理解的速度會變快。目前的考試趨勢為素養導向,故上了國高中後閱讀速度快的學生面對考試時會漸顯優勢。

6.生活教育:將教育融入休閒生活,最簡單的安排,就是在旅遊行程中加入各縣市的圖書館或書店。

7.運動飲食:盡可能避免讓孩子吃垃圾食物,孩子若專注力不佳卻常吃甜食或加工食品,無異雪上加霜;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可使孩子體力、精神佳,對漫長的求學生涯有莫大助益。

此外,照顧者要先學會照顧自己,並調整好下列的心態,才有能力扶持被照顧者。

1.心平氣和:不要帶著情緒教孩子,大吼大叫只會讓孩子產生畏懼和壓力,理智地用溫和的口吻去處理問題較能對事情有所幫助,而我偶爾會用搞笑的語氣來幽默一下孩子粗心犯的錯誤來取代責罵。

2.接受孩子的不一樣:理解孩子有先天的限制,並非家長做任何努力便能立即教會他某個題目或觀念;教不會就擇日再教,並耐心等待,孩子會以自己的速度進步。

3.紓壓管道:和同住家人討論喘息時間,期間要真的做到放鬆,散步、聽音樂、追劇……皆可,我個人的習慣是透過運動來紓解壓力。

未來,仍有數不盡的挫折等著我與孩子,這是一條看不見終點的路,我看過許多狀況更嚴峻的特殊生家長始終對孩子不離不棄,成為令我堅持下去的動力。期待在這條路上的父母,能和我一起,淚中有笑、享受付出;因為愛,所以心靈昇華了,而人生本就是一場無止盡的修煉。




內心的疑惑 有關黴漿菌

 


1.指尖快塞準確度?

醫憂黴漿菌爆大流行

https://www.edh.tw/article/22520/2

2020-07-07 | 瀏覽數 725,310

 我怎麼知道咳嗽是不是黴漿菌感染造成的呢?

目前診斷黴漿菌感染的實驗室檢驗包含:

聚合酶鏈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數小時到數日可以知道結果,但只有少數的科學研究或藥物研發級的醫療機構才有設備可進行此檢驗(診所是不可能有的)。

血清抗體測試:抽血兩次,兩次抽血須間隔十天,體內黴漿菌抗體若上升四倍以上可以確診。(要抽血兩次是蠻辛苦的……而且還要等十天…..)

黴漿菌培養: 黴漿菌生長非常緩慢,要2~3週才可能知道結果 (會等到民眾心慌慌)。

冷凝集素抗體測試(cold agglutinins):四個小時到數日可以知道結果,只是有許多其他因素都會導致患者血清中出現冷凝集素抗體,因此判讀結果必須相當謹慎。

以上檢驗方法都各有一些限制。事實上,依據美國實證醫學資料庫UpToDate:並不建議抵抗力正常的人針對黴漿菌感染去做實驗室檢查,因為「經驗性療法」效果很好,除非病況嚴重到需要住院,檢驗結果會影響治療決策,才需要特別做實驗室檢查。醫學上所謂的「經驗性療法」的意思就是「依據臨床的綜合表現、醫師的檢查與經驗判斷,給予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來看治療的成效」

針對持續發燒、久咳數週的病人,可以考慮使用日舒(Azithromycin)這個抗生素治療,一般療程只要三天到五天,治療成功率大約有9成以上,其實現在已經越來越多民眾知道日舒這個藥物了喲,這個藥物醫院開立有健保,但診所部分基本上都沒有健保給付,可能需要自費,請民眾可以與醫師討論確定喲。

日舒這個抗生素有藥錠以及藥水的劑型,對小朋友服藥也還算方便;其他抗生素選擇還有紅黴素(Erythromycin)、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等藥物,只是療程相對較長、腸胃不適的副作用也稍微多一點。

最後再次提醒,一般來說感冒病程約5~7天,當感冒症狀(如發燒、咳嗽)持續一週以上,建議大家可以找自己信賴的醫生評估診療,對症下藥才不會小病拖成重症喔。


2.日舒不是抗生素? 那麼咳嗽就用,是否產生抗藥性?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4218

為什麼孩子感冒咳嗽,醫生常常開抗生素「日舒」?這不會變成濫用抗生素嗎?
「我家旁邊診所醫師,常常開抗生素給我兒子吃。」小病人的媽媽向我諮詢。「真的嗎?我看看。」拿起他的藥單仔細檢視,「日舒?」「對對對,就是日舒!我有看黃醫師您的書,日舒是對抗黴漿菌的抗生素,對吧?我的孩子一年可以黴漿菌感染好幾次,真搞不懂為什麼。」媽媽很好奇。

老實說,黴漿菌最多兩、三年得一次,一般人是不會反覆感染黴漿菌的。那為什麼醫生要開立抗生素呢?為了避免醫生老是被誤會,今天就讓我來聊聊這個「中年轉業」的抗生素—紅黴素。

講紅黴素大家可能聽不太懂,但說「日舒」就熟悉多了,或者形容的更清楚:就是藥粉加水泡開,一天吃一次的那種抗生素。其實紅黴素有很多種類,但兒科醫師最常選擇使用「日舒」,因為小孩通常不愛吃藥,日舒副作用少,一天只需吃一次,對家長來說較方便。為了讓大家容易閱讀,以下我就用「日舒」這個詞,來代表所有紅黴素類抗生素。

大部分的人對於日舒的了解,只知道它是一種治療「黴漿菌」的抗生素,但其實日舒也可以對抗「披衣菌」,而上述這兩種病菌,剛好都會造成病人久咳不癒,少數會引發肺炎,極少數會走向重症。黴漿菌感染即便是引發了肺炎,大多依然可自然痊癒,但是會咳得又久又頻繁,生活品質很差,有吃藥快點兒好,還是比較舒服一些。


紅黴素可以減少痰產生

抗生素是日舒的傳統角色,然而隨著年代過去,黴漿菌對日舒的抗藥性是愈來愈強,在台灣大約兩成的黴漿菌已經對日舒產生抗藥性,對岸則是將近九成抗藥,簡單來說,日舒如果還堅持只扮演抗生素這個角色,「中年失業」是指日可待。

六十歲的紅黴素,雖然漸漸失去了抗生素的重要性,卻在另一個新的領域,找到揮灑的天空。近年來科學家發現,日舒類的紅黴素,竟然也是一種很特別的免疫調節劑。比如說,日舒可以藉由干擾免疫細胞的訊息傳遞,減緩發炎反應,進而減少呼吸道的痰液生成。

舉個簡單的例子: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每次只要醫生把日舒加在感冒藥裡,似乎咳嗽症狀就比較舒緩,讓家長誤以為「原來孩子又感染了黴漿菌,吃了日舒才改善」,其實不見得如此。正確來說,不管你的孩子是否被黴漿菌感染,基本上他只要吃了日舒,症狀都會改善,因為扮演免疫調節劑的日舒,其實也是很厲害的止咳化痰藥,這樣子明白了吧!

有效減緩氣喘發作頻率

尤其對於氣喘(氣管過敏)的孩子而言,日舒的抗發炎效果更是顯著。氣喘兒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黴漿菌,因此許多研究都證實,對一般藥物反應不佳的氣喘兒,日舒同時兼具抗生素與抗發炎藥,一石二鳥之計,可以有效減緩發作頻率。

中年轉業成功的日舒,最近又有新的研究發現,原來它還是肺部常駐菌叢的指揮家。在最新一期的《胸腔學》雜誌,有一份密西根大學與匹茲堡大學的共同研究,認為日舒可能藉由加強白血球的吞噬能力,以及抑制生物膜的形成,搭配各種免疫調節機轉,指揮呼吸道常駐菌「乖乖就範」,不會壞菌叢生。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日舒會成為各種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輔助藥物之一。

日舒雖然中年轉業有望,未來一片光明,但大部分的醫生對於開放它長期使用,還是保持觀望的態度。對於一個扮演了六十年抗生素角色的藥物,突然之間說把它當成「化痰藥」來看待,心裡難免覺得怪怪的,也怕被別的醫生質疑有濫用之嫌。更何況紅黴素也不是完全沒副作用,少數孩子吃了會腹痛腹瀉,也不太適合隨隨便便長期開立。但至少今天讓大家認知一件事實:醫生如果開日舒給孩子使用,不一定是濫用抗生素;若孩子吃了症狀有改善,也不見得就是黴漿菌感染喔!







小花黴漿菌

 FB

5/22 小花咳嗽已經快3週,時好時壞的。
5/23 下午開始發燒,帶去看醫生,刺手指滴血驗出急性IgM陽性,慢性IgG陰性,醫生標示代表是這三天才感染黴漿菌,之前咳嗽跟黴漿菌無關。開了4天毅力黴素膠囊(ERYMYCIN CAPSULES)說要連續吃10天,4天後回診再拿藥。這期間小花發燒3天,拉肚子,咳到吐了床單都是,沒有活力,只想躺在床上,因為不舒服也一直亂發脾氣,Ming Je Jeang 隊友週末才回家,還好有劉麗萍 婆婆幫忙。
5/25布丁開始咳嗽,心想,不會被傳染吧?
5/26 小花回診,醫生說咳嗽滿嚴重的,要換抗生素,改了信東Cexime4天 和永信Ansumycin(日舒)3天,我剛好正在吃幽門桿菌大約3,4種抗生素,很怕小花會不舒服,我說吃那麼多抗生素不會不舒服嗎?醫生竟然表示,之前是因為醫院當時沒有現在的抗生素,才沒有開。就又拿了新的2種抗生素回家吃。
5/27 布丁昨晚聲音整個啞掉,帶去同一個醫生,醫生說有痰,喉嚨確實也發炎,但是因為布丁沒有發燒,目前無法判斷是否是一般感冒還是黴漿菌,問我是否要驗黴漿菌,但是布丁一直說他不要驗血,我只有一隻手,之前的經驗就是我無法固定布丁,布丁一直動很危險,我說那先不驗好了,先觀察幾天。醫生竟然給我2個選項,一,先當一般感冒治療,吃咳嗽流鼻涕藥,二,當作感染黴漿菌,自費抗生素日舒,一天60元,吃三天180元。我吃抗生素超不舒服,實在不想還沒確定黴漿菌,就讓布丁吃抗生素,所以直接說就選項一。
抗生素是否需要,我實在很懷疑,但是這個醫生之前說布丁RSV,(呼吸道融合病毒),快篩下去真的是RSV,所以我一直覺得他聽診很準。
今年布丁小花一直掛病號,口罩戴不住真是考驗媽媽的心臟。現在流感的,腸病毒的,聽到一堆,不知道何時可以結束跑醫院的日子。


液體劑型藥物

基於用藥安全及餵食難易考量,現今有越來越多的兒童專用藥物以液體劑型呈現,減少伴隨磨粉而來的潛在風險。

Point1準確量取藥物
基於安全考量,兒童內服藥的給予劑量是依體重計算,簡美如藥師以自身服務的亞東醫院為例,若液體藥物的單次服藥量在3C.C.以下會附滴管,超過3C.C.則會附量杯,另外亦可使用針筒抽吸,都能準確量取藥物。

Point2開封一個月即丟棄
液體劑型的藥物常帶有甜味,開封後容易滋生細菌,即便沒喝完也不要收進冰箱,開封一個月就應丟棄。





甚麼是兒童專用製劑?
「兒童專用製劑」是針對 12 歲以下兒童所設計,方便醫師依照每位孩童的年齡、體重調整藥品劑量,相較於成人藥品,其給藥安全性也較高。為使孩童能夠順利吞服,藥品大多是懸浮液、糖漿劑等喝的水劑,另外也有咀嚼錠、口溶錠、顆粒劑等。為緩和藥品的苦味,兒童製劑多半具有甜味,或添加草莓、香草等小朋友喜歡的香味,小朋友吃藥時較不會因而哭鬧、抗拒甚至嗆吐。

磨粉真的不好嗎?
磨粉除了會有藥品的苦味,不易父母餵食,還容易造成小朋友將吃進的藥品都吐出來。此外,藥品磨粉後容易受到空氣中溫度與濕度的影響而潮解變質,可能進而影響藥效。另外多種藥物混合分包,小朋友如果因為藥品而出現過敏症狀或其他副作用時,也無法分辨是哪一項藥品所引起的。然而,並非所有的藥品都有兒童專用藥,倘若小朋友服用的藥物真的需要使用成人藥錠磨粉時,建議家長可使用小朋友自己專用的磨粉切藥器,並在服藥前再予以磨粉,此方式可有效降低藥物在醫院或診所研磨器具裡,受到其他藥物污染的可能性。

文:霍泰輝(中大副校長,兒科專科醫生) 發布於 2018年12月03日04:30 【明報專訊】每年一度的「世界抗生素關注周」(World Antibiotic Awareness Week)上月中舉行,旨在提高市民對正確使用抗生素的認知,避免因濫用令耐藥性病菌不斷蔓延。 怎樣才是「濫用」抗生素,在醫學界從來都有爭議。一般來說,「用不得其所」和「用得太多」,應該是濫用了吧!可是,如何才是「用不得其所」,醫生的想法卻不一致。就拿最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或坊間俗稱喉嚨發炎來做例子,這類感染絕大部分都是過濾性病毒作惡,抗生素只能消滅細菌,對病毒不管用。不論世界衛生組織、醫學教材,或是我們教醫學生,都說不需要馬上使用抗生素,要觀察,要是病情惡化,有細菌感染病徵才考慮使用。 保險做法 「有殺錯無放過」 可是,有些醫生遇到「喉嚨發炎」的病人,一定處方抗生素,你說他們不對,他們會反駁說單憑病徵,實無法百分之百確定病人沒有細菌感染,在這情况下,處方抗生素是最保險的做法。這說法也不全是歪理,的的確確有感染了好像肺炎鏈球菌等惡菌的病人,最初只是「喉嚨發炎」,但很快便急轉直下演變為肺炎和敗血症,甚至死亡。要是他們在病發之初便接受抗生素治療,可能挽回一命。這類病人雖屬極少數,但醫生堅持「有殺錯,無放過」才是萬全之策,也拿他沒法。 過度使用抗生素,的確是導致抗藥性細菌蔓延的根源,但「多用」是不是一定等同「濫用」呢?在歐美等西方國家,每一千名新生兒中,約有二至三個會患上淋病菌(Gonococcus)或砂眼衣原體(Chlamydia trachomatis)導致的嚴重眼睛發炎。這些病菌潛藏在母親陰道,嬰兒出生時便可能受到感染。故在歐美國家,護士都會給每個初生嬰兒滴抗生素眼藥水或塗抹抗生素眼藥膏,作為預防措施;可是,為了一小撮有需要的嬰兒,要給所有新生兒施用抗生素,算不算過度使用,甚至濫用呢? 落後地區全民用藥起保護 全民服用抗生素,醫學界絕對不能接受。可是,在感染病殺人無數的落後地區,情况卻不一樣。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埃塞俄比亞進行一個有六萬多人(其中一萬八千人萬是一至九歲的兒童)參與的大型研究,探討一劑量的阿奇霉素(Azithromycin,一種紅霉素類的抗生素)的保護作用。結果發現,曾服用抗生素的一至九歲兒童,一年內的死亡率,是沒有服用抗生素的同齡兒童的一半。研究結果二○○九年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後,陸續有其他類似研究證實全民服用抗生素在發展中國家的保護作用。看來「多用」和「濫用」的關係,在不同地方不同環境可能有不同的界定


2023年5月2日 星期二

112/4/21 大腸鏡

 


血壓  107/ 59 mmHg  心跳 71下/min

身高 155.5公分  體重47.2


FB

5/2 回診拿幽門桿菌抗生素

5月2號 照了大腸鏡,胃鏡回診,醫生說有幽門桿菌,要我吃抗生素治療,我看到滿滿一大包抗生素,真的嚇傻。上網查詢資料,還問了ChatGPT,考慮很久,拖到5月23一早決定吃下醫生開的抗生素。想說也就一週,忍耐一下就過去。
沒想到小花在當天發燒,驗出黴漿菌,也要吃抗生素治療,這事另一個故事了。下篇再提。就這樣我們母女都開始吃抗生素。
給我的衛教資訊如下
服藥時,可能會有腹痛、腹瀉或噁心、嘔吐等副作用。 因此患者若於服藥後沒有出現過敏之現象(如皮膚出現紅疹或氣喘) ,請勿因輕微副作用而停藥。 否則,容易造成除菌失敗,並產生抗藥菌株。
說實話,真的跟懷孕一樣痛苦,除了想吐,頭暈,完全沒有食慾外,還要忍受嘴巴隨時很苦,拉肚子的症狀,重點是完全沒有精神。家裡小花生病,班上還忙著籌劃園遊會,自己跟懷孕一樣不舒服。真的很想停藥,也不斷懷疑吞下這輪抗生素對還是錯?

屏東嬰兒出生數vs 現在高中數



屏東國中人數   16731/3= 5577 


屏東高中人數 9718    屏東高職人數 4900

相加 14618/3=4873

4873-3746=1127  






 屏東縣20年出生人口

2002  1W

2006  8K

2017 5K

2020  4441

2022  3746


屏東嬰兒出生數 前三季跌5%  2021年10月11日05:30


〔記者侯承旭/屏東報導〕屏東縣今年前3季嬰兒出生數僅3000人上下,全年嬰兒出生數面臨4000保衛戰。

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前3季屏東縣的嬰兒出生數共3017人,比去年同期減少5.1%,若趨勢不變,全年的嬰兒出生數僅達4000人邊緣;今年前3季屏東縣的死亡人數達6430人,超過嬰兒出生數的2倍。屏東縣人口今年已經減少6353人。

2002年以前,屏東縣每年的嬰兒出生數都逾1萬人,隔年即跌破萬人大關,2006年又跌破8000人,至2017年起5000關卡正式失守,去年僅有4441人創歷史新低,今年可能繼續破底。

屏東縣33個鄉鎮市已有32個有生育補助,每胎補助2000元至數萬元不等,但仍無法扭轉少子化趨勢。

縣府指出,過去5年屏東縣每年的結婚對數都在4300對以上,去年驟降至3989對,導致今年嬰兒出生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