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

附小雙語

投影片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p7GkyL_7Nqkq-qI3nNrXQwzx_b0HY7XY?usp=sharing



他說雙語教育的規範之前都是各縣市政府和教學現場各自解讀

但現在有整理定義了

國教署不要求全英授課

而且是上該科,核心概念用中文說明

我找一下他的簡報

國教署國中小組公布新年度的「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國民中小學部分領域課程雙語教學實施計畫」有清楚列出國中小雙語學科教師教學的原則,相信熟悉子斌與本團隊理念的大家,可以看到國教署已經定調:


1. 學科本質為主

2. 雙語學科教師要要了解學生的英語程度

3. 絕非全英授課且不強調中英文的固定比例

4. 避免「同一句子同時夾雜國語文/英語文」

5. 學科雙語教師無須對學生的英語言能力進行評量(故無需列語言學習目標,因為不會要求雙語學科教師評量)


而在計畫目標中,已提到是以學校環境建置為主並「建構我國雙語教學模式」。


前述這些內容在子斌「沃土(FERTILE)模式」雙語著作裡與各場雙語教育相關分享中皆是反覆強調,尤其是子斌一直相信台灣可以走出自己的雙語道路,多年的努力終於有一些成果。


期待22個縣市教育局處與國教署國中小組各種雙語相關計畫委辦團隊都能夠依照理念辦理,這樣大家才能更好地協助現場教師,建構雙語教育的「共同語言」,發展出屬於臺灣的雙語教學模式。



為何雙語教育選擇英文

1、CP值最高:使用上最通用

2、google等知識的資訊量:70%以上是英文,中文頂多5-7%


*雙語教育要有彈性:面對學生程度不同,老師要看情況調整學生的吸收能力,語言程度好,再用高一點的比例,要以課程學習到為目的,語言是附加的。


國教署定調雙語教學政策目標:


國中小階段:「普及提升」

 國教署定調雙語教學政策目標:

高中階段:「重點培育」

雙語實驗班50%英文授課

雙語教育不要走歪

1、不改要求學生背誦該科單字(誤解雙語教學目的)

2、學生的英文能力要在英文課養成,雙語課是練習溝通和提供環境

*外師是良好英語的來源

*但台灣的外師品質是偏低的(鄰近國家的外師待遇都高很多,所以很難聘到英語系國家的外師,大多是菲律賓等國際的外師)

*他看了30幾個外師的教學,大概只有3個是符合教學需求的

*外師不可以獨立教授雙語課

現在講到的情況是我們的情況

他認為教育部現在設定的門檻 B2不是必要門檻

研究證實教師B2跟教學品質沒有正相關(和B1程度的教師相較)

不要對外師有盲目的期待  有的外師連班級經營都沒辦法


目前EMI全英授課的大學(全科系都有,至少1/4以上的課程有)









1、未來大學升學後的需求考量(銜接高教的EMI全英課程)






1、關心孩子在學校的英文教學狀況(反問)

2、主動跟孩子練習





AI可以取代一些情況和基礎的功能  但語言還有跨文化的經驗和學習的重要性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大師兄:我最想要謝謝我讓自己活下來

  

  • 2023-12-01 (更新:2023-12-05)





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29377
  • 2023-12-01 (更新:2023-12-05)

大學沒畢業,為照顧父親,做沒人想做的長照和殯葬工作》大師兄:「我最想要謝謝我讓自己活下來。」

大師兄說:「我以前很討厭一句幹話,過去人生的苦難都將是你未來的養分。」過了很多年以後,他才知道原來這些是真的,「最重要的是,你不要放棄你自己。」


如果人生是一齣戲,作家「大師兄」人生際遇離奇的程度堪比肥皂劇;明明是極悲傷的劇本,但他習慣用戲謔自嘲的口吻,雲淡風輕的像是在說別人的故事。

2018年,他在PTT Marvel版寫「接體員的大小事」文章爆紅,5年內接連出版《你好,我是接體員》、《比句點更悲傷》、《火來了,快跑》、《孝子》4本書,躋身暢銷作家之列。

當年,獲頒金石堂「最佳星勢力獎」,他在台上說:「我最想要謝謝的是我自己。謝謝我自己在小時候常常被老爸揍、有人常常來討債的時候沒選擇放棄自己。因為家裡債務而轉學的時候,也沒選擇變壞。甚至在長照爸爸快10年,也沒選擇帶著他一起離開這個世界。我謝謝我讓自己活下來,才能在台上跟你們分享。


 

30歲前人生,因爸爸痛苦不堪

大師兄形容爸爸,「他從來沒有拍過我的肩膀說,兒子啊,你該做什麼或不該做什麼。但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人千萬不能賭博』和『我真的很適合當看護』。」

在爸爸離世之前,大師兄真的很恨他。因為父親好賭,四處欠債。小學起,爸爸就帶著一家人跑路,大師兄轉學5、6次,轉到根本沒朋友,在學校還會被同學笑「你就是騙子的兒子。」

大學念一半,為照顧中風的父親而休學。曾經做過超商店員、賣場收銀、開過運鈔車、賣過雞排,爸爸倒下以後,他去學怎麼照顧病人、考居服員證照,進入長照業。「做看護那段時間,其實我很快樂,」這是他人生第一次感覺自己「被需要」,「你可以聽到家屬很多的『謝謝』,那是發自內心的,和你在超商賣煙聽到的『謝謝』,是完全不一樣的。」

30歲那年,父親去世,因為負擔不起喪葬費用,他們選擇不用花錢的聯合公祭,送走爸爸。而這也成為他踏入殯葬業的契機,進入殯葬所當起接體員、管理冰庫、火葬場技工。

爸爸從未教過他任何事,但他的人生卻因父親而改變,去做那些他從來沒有想過的工作。

 

小學被債主拿刀抵住威脅

從小,大師兄就覺得活著很痛苦。小學2年級,爸爸一個朋友打電話來找他,大師兄把電話拿給爸爸;爸爸掛了電話後,大罵他幹嘛說自己在家。大師兄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沉默沒說話,爸爸氣得拿皮帶抽他一頓。從此,他變得很害怕接電話。

幾個禮拜後,那個叔叔又打來電話,大師兄看著爸爸,說「我爸不在」。沒想到爸爸大罵他為什麼說謊,他心想「大哥你有毛病嗎?你上次不是才叫我說謊?」結果他又被皮帶抽一頓。

後來,他終於知道自己為何被打了,原來叔叔第一通電話打來是要催爸爸還錢,第二通是想找爸爸出去喝酒。「我錯在哪裡?我錯在不知道他何時欠人家錢,就連爺爺或親戚打來,我都不知道可以說他在家嗎?」生長在這樣的家庭,他從小就得學會察言觀色,迎合爸爸的心情,不然只會挨揍。

念小3、小4時,有一天一個叔叔衝進來、拿刀子抵在大師兄的脖子上,如果他不說出爸爸在哪裡,就要一刀砍死他。他當場哭出來,但不是因為自己被刀抵著,而是那天早上爸爸說「不管誰來,你敢講我在家的話,我就打死你。」不管他怎麼做,橫豎都是死。

大師兄其實是一個很會念書的孩子,考高中時PR值90幾%(分數高於90 %以上考生)。國中曾考出校排第3的好成績,全校有一、二千人之多。爸爸看到成績單後卻打他一巴掌,說「為什麼不是第1名?」大師兄以為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而被打。後來有一次他考了校排90幾名,爸爸竟然拍他的肩膀,說「做得好」。

大師兄這才發現,原來自己成績好或不好,爸爸根本不在意,他只在乎那天賭博贏錢或輸錢。每次父母吵完架後,媽媽總對他說:「以後家裡就靠你,你要認真賺錢。」大師兄心想「我認真賺錢有用嗎?老爸在外面欠的洞有多大?我一輩子賺錢給他去賭嗎?」

 

老師對他說「寫作吧」

人生最低潮的時候,大師兄回去高中看數學老師,老師鼓勵他「嘗試寫作,」他把老師的話聽進去了,當天回去就開始在PTT上寫作。從此,也改寫了他人生的劇本。

他笑說自己從小就很聽老師的話。小學時老師處罰全班,回家抄課文100遍,隔天全班只有他一個人真的交出來。

在PTT寫殯葬業故事的那段時間,其實是大師兄內心最痛苦的時期,找不到活著的意義,暗暗把它當成遺書在寫。

大師兄後來找到一個讓自己快樂的方法。2年前,開始幫忙做狗狗中途之家(在狗送養之前暫時收容)。第一隻狗狗是從繁殖場出來的法鬥犬,大師兄照顧一個月後帶牠去送養會。結果牠被百般嫌棄,牙齒掉、外表差、健康不佳,沒有人想領養。

看著牠,大師兄突然覺得牠跟自己好像,原生家庭狀況不好、沒學歷也沒背景,走到哪都被人嫌棄。他的心情非常難受:「大家常說『每個人都值得被愛」,但還是會有人永遠找不到愛吧?」

戲劇性的是,當天有人私訊大師兄,全家特別兼程從台中跑來看那隻狗狗,並且當場決定領養牠。看著狗狗被人領養、得到愛的過程,大師兄感覺自己被療癒了,心裡原本缺了的那塊被人填補,「幫這麼多的狗狗找到幸福的家庭,讓我知道原來愛真的存在。」

 

離開殯葬所,一度想去偏鄉當老師

《你好,我是接體員》一出版立刻登上銷售排行榜第一名。而後改編成同名音樂劇,全台巡演;今年更改編成電視劇,即將上架。大師兄知名度打開,挑戰接踵而來,由於殯葬所是保守的公家機構,他面臨生涯抉擇,要繼續當殯葬所的小助理,還是到外面去當大師兄?

一直以來,當老師或公務員是他的夢想,「我求學生涯遇到很多好老師,人生很大一部分是靠老師幫忙撐起來的。」去年,他從殯葬所離職,曾去TFT(為台灣而教)面試,想去偏鄉當老師,但「大學沒畢業,是我的『硬傷』。」於是近2年回學校念碩士在職專班,補學歷的不足。

無法當老師的他去了民間的禮儀公司。今年初工作時,心臟痛到倒下,被救護車送急診。幾經掙扎後,他決定離職、好好休養生息,這2年就專職接演講。光是今年,演講場次就破200場,全台跑透透。

這個決定對他來說很不容易。他向來最佩服敢放棄穩定工作、追求夢想的人,因為從小窮怕了,很怕沒錢的日子。為此,他也做好準備、預存2年的生活費,若演講邀約收入零的話,也能夠活下去。

 

想告訴孩子「人生是有選擇的」

某種程度來說,大師兄雖然沒如願成為偏鄉老師,但到各級學校分享殯葬行業、職業介紹和生命教育,影響的孩子變更多了!

只要有學生想聽他演講,即使學校再遠或人很少,他都去。像花蓮南端的豐濱國中,全校只有48個學生,但他願意坐車來回7小時、騎摩托車2小時;對他來說,自己的演講對學生有助益,才最重要。

曾有學生問大師兄「為什麼這麼有勇氣,自我揭露?」對他來說,揭露自己的成長過程,也是一種自我療癒,讓他變得比較快樂。

大師兄最想講給和自己有類似背景、家庭弱勢的孩子聽,「你的人生其實是有選擇的,一定要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看。」以前,大師兄認為自己是一個「沒得選」的人。從事殯葬業多年以後,他才知道什麼叫沒有選擇。

有一次,他們接了3具遺體,是一位有躁鬱症的媽媽下藥、把2個兒子迷昏後燒碳,把他們一起帶走。入殮時,要把往生者最愛的東西放進棺木裡;叔叔在國中生弟弟的棺木裡放了參考書,他說:「這個孩子一直很努力念書,想用自己的力量改變、翻轉命運。」

「但他媽媽有給他機會努力嗎?沒有。他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大師兄對學生說:「只要還活著,就代表你還有得選。 」

 

「活著,就很不容易」

大師兄說:「我以前很討厭一句幹話,過去人生的苦難都將是你未來的養分。」過了很多年以後,他才知道原來這些是真的,「最重要的是,你不要放棄你自己。」

看了很多意外,他有感而發地說:「活著就很不容易,可能哪天人走在路上,一個意外、人就沒了。」「既然如此,你為什麼不給你自己一個機會?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之前去接遺體,遇到跳樓的年輕小飛俠,他常忍不住哭出來。「大人跳樓,頂樓通常會有啤酒罐和遺書,他們要喝了酒才有勇氣跳。」「學生不一樣,沒有酒瓶、也沒有遺書,只有書包,他們到底是有多恨這個世界?」

大師兄很想讓孩子們知道,「有些人因為霸凌或課業問題,跳下來,覺得全世界沒有人愛他、在意他。」「如果他們在天上看得到的話,會發現在意自己的人其實很多。」

以前在冰庫或靈堂,大師兄常看到家屬哭的不能自己,對亡者傾訴自己的想念、悔恨自己過去應該做什麼的。「我好愛你、我好想你,這些話在生前講不好嗎?」他說:「溝通真的很重要,有多少憾事發生,是因為沒有溝通;雖然我沒有孩子,但我覺得爸媽真的要多努力做溝通。」

最後問大師兄對死亡的看法,「我現在可以做的是,減少我在這個世界的遺憾,」97歲的外婆和媽媽,是大師兄最牽掛的2個人,他盡心盡孝。「死後若閻羅王問我『再給你5分鐘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我可以說『沒有』。好好過每一天,不要留下遺憾,這是我現在對生命的態度。

 



https://vocus.cc/article/65d884bdfd89780001d84c78


死亡與人生的選擇|演講心得

2024/02/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昨天學校請到了一位出了幾本書並屢次獲獎的作家來演講,一開始看到他的名字還覺得沒什麼,也就無所謂地過去聽了,一直到他說自己在殯葬業工作,我才猛然發覺他居然是我之前在Youtube單程旅行社看過的大師兄。隨著一個又一個在殯葬業中遇到的小故事從他嘴裡敘述開來,雖然有一些我略有印象,但大部分都是從沒遇過的家庭悲劇。一層層悲傷籠罩起一個人的離世終究殘酷,加上在場所有人不曾預料到的故事內容產生了更加強烈的重擊,許多人都不禁紅了眼眶。


這是我第一次看見被大部分人隱沒的死亡話題在現實中被公然提出,我覺得很開心,這應該是我聽得最入神,也最滿足的一場演講。一直以來我都希望身邊的人能夠坦然面對死亡這個每個人一定會經歷的人生歷程,可前陣子每當我和家人提起,總有種尷尬浮出當下的氛圍,因此我漸漸不再提起,從慢慢接觸有關死亡話題以來的這些日子我都知道,生命的得來不易,也努力想多和所愛之人相處。


可現在的我回過頭,赫然發現日子如流水般漸漸沖去剛開始的那一個心願,還是無法阻止最近一次又一次的爭執與不快。但我想這是完全正常的,人在生活中的狀態是會隨著時間變化的,因為幅度太過微小,我們都未曾察覺,所以才需要新的刺激。這種情況有點像潮水,一波一波沖上砂石,即便水終將退去,砂石卻已被逐漸磨平,逐漸變得圓滑。


不小心有些偏題了,大師兄的演講中談起自己小時候有個可說是糟糕的父親,酗酒、賭博、借錢、家暴樣樣不差,他說自己因為到處躲債,也交不到什麼朋友。然而,更讓人崩潰的還在後頭,有一天他父親中風了,使還在上大學的他只能中輟,到處工作賺錢照顧父親,身心俱疲的他罹患了憂鬱症,每天都活在最深的絕望中。但在這時候,被黑暗幾乎吞噬的他找到了自己的高中數學老師訴說自己很想死。「既然你都要死了,何不在死之前紀錄一下自己的經歷呢?」那個老師這麼建議他,於是一位優秀的作家誕生了。聽完他的經歷,我感到非常不可思議,是怎樣的毅力才使他能在宛若地獄的生活中堅持到自己生命中的光芒灑下的一刻?


要說到整段演講我最印象深刻的故事,便是大師兄在殯儀館內親眼見證的現實悲劇。一位父親來到殯儀館想看看僅來到世上三個月的女兒的屍身,因為死因未定,大師兄只能在一旁確定那位父親沒對屍體動手腳。於是那位父親對女兒說了整整二十分鐘的心裡話,傾吐了他的歉疚、遺憾與悲傷,時間到後才被大師兄請離開。就在當天,大師兄看見新聞播報著一位父親親手掐死了自己才三個月大的女兒,因為她剛出生就被診斷腦死。剛開始我以為那位父親是一位精神病患,但後來聽到緣由後才感慨,原來殘酷的生活真的有可能會扼殺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

大師兄提到,那位父親做了自己的「選擇」,也因此付出代價,而又談到自己為何不殺了自己怨恨已久的父親,一了百了,也是自己所做的「選擇」,沒有或好或壞,沒有是非善惡,只有必須承擔的後果。


其實在演講最後我一直很想上前問他問題「如果遇到有一個人很想自殺,說自己每天都好像活在地獄裡,生活中只剩痛苦,你會跟他說什麼?」原本我的回答是,我會尊重他的選擇。因為我不是那個人,自然無法體會,亦無法想像他所遭受的,是怎樣的痛苦,所以我無法和他說「未來一定會更好」之類的空泛話語。我最終還是沒有上前,不只是因為旁邊的同學可能會用關切的眼神鎖定我,也是因為我認為我已經知道會得到怎樣的答案。如同他的經歷,很有可能他會選擇給予那個人一條嶄新的,甚至是其從未想過的道路選擇,就像明明是數學老師卻給了他一條名為寫作的道路。

「生命從來都得來不易,給自己一次機會吧。」這句話在他的演講中出現無數次,我能想像他也會對每個人這麼說,無論其身在多麼殘酷的現實。


所有人的生命亦是許許多多的選擇堆砌而成,我們所做出的每個選擇,每條道路都會帶著我們通往那未知的未來,有時我們並不知曉前方迷霧後等待我們的,會是野獸還是寶藏;有時我們能預知前路可能帶來的問題或好事。但我們只需要記得,我們所做的每個選擇,都是我們內心所向。或許會後悔,會失望,會慶幸,會驚喜,但這條路我們必須一直走下去,直至我們所要到達的彼岸,我們所能做的,僅是為了盡力不讓自己保有遺憾罷了。在這漫漫的旅途中,一定有著許多美景和困境,伴隨著喜怒哀樂,把所有經歷過的寶貴回憶裝入行囊,繼續走下去。


我們都有幸能至人間走一遭,就盡力做自己想做的事,為了自己活一回吧!



2015年改編成電影《拼湊夢想》 

https://fena9570.pixnet.net/blog/post/114787358

https://fena9570.pixnet.net/blog/post/11478735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jFFufNpsg


每天他都會主動打電話跟父母分享他工作的一天發生了什麼事

布丁睡前跟我說筆順的事情 

侑辰最近表現可圈可點

他週二跟我說,明天有嬌英老師的課,我周三看聯絡簿還是您簽名,我說宜玲老師有來學校,他說您9點才離開。 表達清楚,而且願意講話。


還有他周二說筆順他有提早寫,因為筆順他都會漏掉,還要對那個沒寫到,整個要擦掉,我沒說你就要專心,我說,你把寫過的輕輕的在課本上畫掉,這樣就不會漏調了。希望他有聽進去我的方法。


「教授,你怎麼看AI是否會取代未來職業這件事,我們是不是要讓孩子在大學選科系的時候,避開那些可能會被AI取代的職業?」
「我來講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好了,然後我再來發表我的看法」 很會說故事的教授開始娓娓道來:
「去年我收到一個陌生人的信件,他是一個油管工程師當時正準備要設計抗腐蝕的油管材質,所以他把所有他的資料都輸入AI,想要請AI給他好的建議。 於是AI也就真的給他不錯的材質建議。 到這裡為止都沒有問題,重點來了,AI給的答案是引用三篇國際論文的理論,其中有二篇是我寫的,所以這位年輕工程師才會想要來找我,跟我確認一下AI的邏輯是否正確。 我聽了很開心,這讓我感到自己的著作很被看重。 於是我仔細看了一下AI的論述其實沒有太大問題,我也相信它的決定是合理的。 但問題來了,它所引用的第三篇論文是來自一個我從來沒有聽過的作者。 我在這行四十幾年了,怎麼可能會有我不知道的論文呢?! 所以我打了幾通電話,最後確定這個作者是虛構的。 這故事告訴我們, AI會為了讓它的理論有可信度,反而捏造出虛構的出處。 所以你問我AI會不會完全取代人類? 我的答案是暫時還不會,反而人類要小心使用它,不要百分之百輕易相信它,我們還是要培養出自己的判斷力」
此時他話鋒一轉:「其實我覺得學校教的是知識,但家庭教的是作人處事的品德跟生活中的智慧,其實後者才是真正跟著孩子一輩子的東西。所以不管孩子選的科系是什麼,全家人在一起陪伴孩子長大其實才能給孩子真正的滋養。 所以我很不認同美國家庭在18歲就把孩子推出去獨立面對世界,我們南歐人其實更在乎家庭的團結,都是陪伴孩子到22歲大學畢業之後才讓孩子出去闖,因為這時他們的價值觀才會更成熟,才不會輕易被污染。」
這時他的25歲兒子Marko又打電話來了,我覺得很不可思議,每天他都會主動打電話跟父母分享他工作的一天發生了什麼事。像是房東給他不平等的待遇,而他的父母親就會教他如何跟房東談判的技巧. 我在旁觀察到這些生活上的細節,就漸漸理解,原來孩子過了二十歲之後還是能同時獨立面對世界,但也同時能把父母當作生命中的導師。 他們活出了這樣的生活形態,真的可以說是典範。
在這裡想把這樣的家庭教育跟大家分享。



767

 

帶著教授跟師母環島十幾天最後到了高雄,終於帶他們來到了Booking參觀。師母看到了Booking現場,很興奮的打了小啦的肩膀一下,驚呼:「這書店怎麼會這麼美,而你們之前卻講得一副很低調,沒什麼了不起的樣子,你們夫妻也太優秀了吧,你爸媽一定很為你們感到驕傲」
「我們這個書店已經經營了16年,這16年來我們在書店上投資不少錢卻總是無法賺回本。 所以我們也慢慢接受這間店的使命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想要回饋社會。其實我們保養品事業的正職真的太忙了,每年都會想要把這間店收起來結束營業,今年初也有這個念頭,但一想到教授你們來高雄卻沒有看到我書店的話,我會覺得很遺憾。 所以我們總是開玩笑的說,至少要讓教授跟師母看到了我們的書店,我們再結束營業。」
「你們真的捨得結束營業嗎?」師母不敢相信
我回應她:「媽媽生前一直有在告訴我們,做生意要正直,千萬不要欠別人錢。十幾年前這間店剛開始營業前幾年時,我們有會員制,當時我媽媽問我有多少人儲值,我還很驕傲的跟她說有上萬個會員儲值,總共儲值了八百多萬元在裡面。 然後媽媽就立刻潑我冷水說,那八百萬是你們欠人家的錢。如果明天你們要結束營業的話,是要把這些錢還給消費者的。 我們千萬不要當那種倒人家錢的無良商人。」
「那你們怎麼做?」
「所以我們就取消了會員儲值制,不再讓大家儲值,鼓勵會員們把裡面的錢用完,花了七八年才終於好不容易把大家的錢消耗完。如今我們可以隨時安全下莊結束營業,不會落得壞名聲,因為爸媽說名聲才是最重要的。」
媽媽生前還一直提醒我們,
如果有能力的話,要幫助別人,並且回饋社會。
所以當我們的保養品事業已經漸漸有社會影響力時,我們開始想要做出好的典範來影響下一代。
像是去年一個在高雄杉林小農宥勝來找我們時,問我們能否幫助他們時。
我們的回答是:「我們不喜歡用『幫助』這樣的字眼,因為幫助這個字有上對下的感覺,好像是我們高,你們低。 我們比較喜歡用『一起』這個字眼,『一起』代表我們大家是平等的。 所以我們一起來做好事吧! 」
於是過了一年後,我們一起推出了:
超級纖維系列,期間限定特別款


謝謝你們大家的關心,昨天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們已經帶教授跟師母來到華泰瑞苑休息。教授當時在花園散步,甚至完全沒有感受到任何震動。
昨日的地震,再度喚起了我們過去共同的恐懼回憶,這包含自己的生命安全,以及對家人深深的牽掛。
教授跟師母的雙親也在多年前全部都離開了,我問他們如何面對失去至親的苦痛。
「這並不容易,過了十年了我還是覺得難過。但至少我們有一點做的很好,那就是在他們還活著的時候,我們做了全部我們可以做到的照顧,讓他們感受到愛。所以我們沒有留下任何的遺憾」
面對意外、這背後共通的提醒,就是要我們去練習如何表達「愛」、如何勇敢面對「失去」。
本集podcast是一個月前錄的,
來賓是大家熟悉的「斷食善終」的專家畢醫師。節目中大家聊著一段段令人感動的故事。當我們面對親人離別時,我們如何用愛去面對?我們了解到生前告別的重要性,並學會以一種愛的方式與親人共度最後時刻。
此外,昨天的地震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生命的脆弱。雖然大部分的我們是安全的,但心裡一定都受到了不少驚嚇,尤其是我們希望家人、在意的人都能平安無事。這種共同的感受讓我們更能理解彼此,更加珍惜與家人之間的連結。讓我們勇敢面對死亡,不再讓它成為家族的禁忌,因為只有通過討論和溝通,我們才能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圓滿。

 



李昆霖

 


我們來到了都蘭,又再次入住了海邊的木屋。我跟教授師母解釋,這是當年我帶Savi徒步環島時,最後被黏在都蘭四十天的地方。
在都蘭海邊散步時,我跟他們分享,我們刻意在當時只有讓Savi跟我去都蘭四十天,因為我們想要營造只有父子的時光。藉由每天大量的對話,Savi內在變得更打開。
而這次歐洲出差二星期,我們也刻意只有帶Anna跟我們出門,因為我們這次想要專注在女兒身上,讓她有獨生女的體驗。
「你們這樣做很好,要分別專注在一個孩子身上,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 師母很同意我們這樣的作法。
所以我請教授跟師母幫我一個忙,如果可以的話,多跟Anna聊天,因為她個性比較內向,還不像哥哥那麼有自信,或許多跟大人們聊天,她的心會更打開。
於是到了晚餐時,小啦在餐桌上跟教授師母分享Anna最近在學校遇到的難題:
「Anna,你應該要問一下教授,如果學校的老師對你不公平,給你不好的分數的話,要用什麼樣的問句,來跟老師爭取。因為Savi總是很會爭取,但Anna卻總是吞下來忍耐」
教授他想了一下,說:
「Always approach with humility, this always works in life (永遠用謙遜的態度去爭取,這招在人生中永遠有用)。 你可以問老師:「請問我哪裡做錯了?」,而不是指責他:「為什麼你給我不好的分數」。 這樣一來,老師就不會有自我防衛的心態,當他在解釋給你聽的時候,或許他內心就會發現他自己可能在打分數時犯下了錯誤。 因為老師也是人,人都會犯錯。 然後你可以再接著問老師:「請問老師,我下次該怎麼做才能更好?」 這個背後的含義是,讓老師知道你願意更進步。所以永遠要主動用謙遜的態度去請教老師。 或許老師當下不會承認他給錯分數,但他會反思,
就算他當下沒有修正更好的分數,他下次也會彌補給你」
「重點是,老師也有分好老師跟爛老師,甚至連大學也有很多懶惰的爛教授。你的人生就是要懂得如何跟這些各式各樣的人互動,從中找到適合為自己爭取的方式。 但永遠用謙遜的態度去爭取,這招在人生中永遠有用 (Always approach with humility, this always works in life)」
我看到Anna很認真的在聽教授的智慧,知道這個13歲的女孩兒正在轉變中,漸漸知道如何在社會中跟他人互動。
我很開心這次的旅行真的是對孩子們是最棒的禮物,因為他們聽得進去教授的智慧。
當我今天跟小啦帶師母隆昌社區去學植物染布時,留下教授跟二個小孩一整個下午在民宿。 我很開心從教授口中聽到Anna是主動找教授在同一台桌子一起工作。教授寫書,她寫功課。二人一起渡過一個專注的下午。
看到女兒在大人面前越來越自在,為她的成長感到開心。


李昆霖

「剛剛結帳時,那個很親切的女生對你們說什麼?」 教授問我們
「哦,她認出我們來,說她有一直在追蹤我的粉專,只是不好意思打擾我們」 我要刻意帶著不炫耀的口氣,很平靜的跟教授回答
「什麼,你在台灣是真的有名? 我真的不敢相信」 教授跟師母很訝異的大聲說
「爸爸,跟他們說你有多少粉絲?」 女兒在旁助興
「哦,沒有很多啦,才九萬多人」
師母接著模仿我的口氣:「哦~我畢竟不是什麼金·卡戴珊,才九萬多人。 John! 我好奇你都寫什麼東西?」
「像是最近就都是寫跟你們之間的對話啊,所以剛剛餐廳的那位女生也認出你們是我的教授跟師母啊」
「所以她知道我是怎麼教養我的小孩的嗎? 天啊,這太誇張了,我不敢相信!!」 師母驚訝的說
「對啊,其中有一個粉絲還留言想要指定教授,希望教授能幫他回答一個問題,因為我把教授描述成一個很有智慧的人,懂得人生的各種課題。」
「來吧!他要問什麼問題,我很在乎John的粉絲,我來好好回答」剛吃了好吃的越南食物再加上喝了好白酒的教授,興致大發
「粉絲問,教授你的人生一定遇到不少人生的困境跟難關,你都是如何克服呢?」
他想了一陣子,說:「首先我一定會先跟我的老婆討論我面臨的問題,而不是悶在我心中。光是把問題拿出來跟他人分享,其實就已經解決一半的問題了。 因為要把問題講出口的同時,你其實就已經在思考。我們人是靠著一邊口述表逹,一邊思考的動物。 所以把問題拿出來跟他人分享,是我認為最好的解決方式。 以前還沒跟師母在一起時,我都會把問題留給自己,或者我會選擇不去正視承認問題的存在,但那只會把情緒上的壓力留給自己。 現在我發現把問題拿出來跟有智慧的人分享,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我聽了之後,不僅對身邊這個男人產生強大的景仰,內心OS:「原來男人到65歲了,還是如此懂得求生存啊」
長濱的Luma Café
的越南食物跟白酒好好吃,我們一家人都很喜歡,明天還要再來這裡喝咖啡再上路。
請問大家,長濱還有什麼地點或店家是你們建議我可以帶教授去體驗的呢? 或是到都蘭的路上有什麼建議的呢?
可能是 3 個人和表格的圖像
所有心情:
林佳賢、Chih Hung Chang和其他4,8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