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考試不考的能力,才是面對未來的關鍵

 考試不考的能力,才是面對未來的關鍵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u/0/folders/1YxLxY_Ak-SnHydj9T-f5cNYSa9WNKTf6


如果希望孩子到中學之後還有競爭力,千萬記得在他小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與觀察世界的能力。這兩種能力有助於孩子發掘世界的各個面向,並主動學習新知。如果缺乏好奇與觀察,就算現在考試考得再好,等到進入較高階的學習時,就會發現孩子什麼都看不見,什麼都覺得無聊,到最後大人管不動了,他不想學就是不想學。
好奇心與觀察力,就是布丁的強項,甚麼都要摸看看,看到有趣的事,心思馬上忘記現在該上課.只是這樣ㄉ特質,他同學看到我,都跟我告狀布丁很調皮,我實在也束手無策.
甚麼都去試,失敗也沒關係,努力過即可.


教育是百年大計,學生除了吸收知識之外,他們還有更關鍵的能力需要培養。曾經是高中教務主任及化學老師的藍偉瑩,在從事教學工作24年後,毅然決然辭去教職,開始走進全國各地學校,親自觀察在不同教學場域中,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而大人能給他們什麼?

一群尊重學生的老師,也培育出能反思教育的大人

投入教學工作,可以說是藍偉瑩從小的人格特質使然。回憶求學階段,很感謝老師容許她因為心情不美麗,經常對著窗外發呆。高中時她的課業成績不錯,經常主動幫同學複習。即便到了高三,距離聯考只剩下一、兩個月,她還在學校開重點複習班,讓有需要的同學來上課。老師們擔心她會影響自己成績,但其實當時藍偉瑩沒辦法靜下心來準備考試,她是用這樣的方式讓自己同步複習。

高中生物課的一位女老師也讓她記憶猶新,老師每次上課前,都會到圖書館找相關雜誌、資料,仔細貼好重點標籤,讓同學們在課堂上傳閱還未編入教材的科學新知。雖然考試不會考這些新知,但藍偉瑩覺得老師在向大家示範一件事:學習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考試只是學習的最低標,如果把考試當成學習的唯一目標,就會失去學習樂趣。

藍偉瑩很慶幸自己遇到一群理解、尊重學生的老師。從台大化學工程系畢業後,她選擇了教學之路,陪伴孩子學習成長。而在教學生涯中,也不斷督促自己主動學習。她攻讀碩士、博士,也參與許多學校教學討論,以及國家整體教育政策推動,提出教改方向與建議。為了協助更多教育工作者,2015年,她成立瑩光教育協會,結合一群教師的力量,定期進入各個學校,與第一線教師們共同面對各種挑戰與任務。


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從「不會」到「會」的探險

我們在學習時,之所以樂在其中,是因為享受著「學會」的過程,沒有任何目的,只為了想弄清楚一件事,那才是人類最原始想要認識世界的動力。

藍偉瑩經常提醒家長,尤其是家有小小孩的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到中學之後還有競爭力,千萬記得在他小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與觀察世界的能力。這兩種能力有助於孩子發掘世界的各個面向,並主動學習新知。如果缺乏好奇與觀察,就算現在考試考得再好,等到進入較高階的學習時,就會發現孩子什麼都看不見,什麼都覺得無聊,到最後大人管不動了,他不想學就是不想學。

孩子當下正在經歷的事,就是他們學習的機會。我們是如何長成現在的模樣?必定是過去的種種經歷點滴形塑而成。許多父母遇到孩子和同學吵架心情不好,會直接責備:「早就叫你不要和這個人做朋友,你看你們整天在吵架!」或者「花那麼多時間處理同學問題,都可以念多少書了?」大家忘記,如果孩子沒辦法從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更認識自己,甚至學會情緒控制,那麼,一個不會控制情緒的人,將來如何在職場生存?如果大人認為有一些事,會影響孩子考試成績而不讓他做,反而是斷送了孩子的未知可能性,因為有太多未來需要的養分,現在正在發生。

大人的責任在哪裡?首先,就是陪伴與等待。我們不可能代替孩子心情不好,不能向孩子說「你不要煩,把同學電話給我,媽媽幫你打電話給他,然後你們就和好。」取代了孩子該做的事之後,就會發現孩子一次比一次情緒更大,這次吵架不太嚴重,下次就會越來越嚴重,因為他永遠沒辦法調節自己和同學的糾紛,也沒辦法調整個人情緒。所以即便孩子遇到困難,大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旁邊陪伴與支持。我們也是這樣長大過來的。用同理心看待孩子們正在面臨的事情,必要的時候給一些引導和建議,讓他發現過去沒有發現的自己。

大人的第二個責任是放手讓孩子探索。如果我們都不讓孩子在學校犯錯,讓他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探索人生,那麼他就會在出社會時犯錯,或是成為一個安於現狀的人。現在非常多企業抱怨員工不夠積極,只求完成任務就好,沒有開創性,那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從小教他們不可以犯錯,沒有機會讓他嘗試從錯誤中學習,讓他體認到嘗試新事物會失敗是正常的,根本不用害怕。


大人的第三個責任,是成為孩子成長經驗的設計師。藍偉瑩的大女兒從小就會留意身邊不一樣的孩子,2歲時讓她去特殊孩子的律動班上課,整堂課女兒都在幫同學撿球。身為一個媽媽,非常高興看到這樣的情形,因為她看見孩子樂於助人的特質。上了國小以後,老師也經常安排她照顧班上的特殊生。等到念大學,女兒的志願是職能治療與特殊教育,因為她真的很想幫助這些學生。孩子的某些特質,其實父母在他們小時候就會發現,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許多事情,如何掌握孩子的特質,在當下將那件事的意義發揮到最大,是我們大人該為孩子做的。

大人的視野,決定孩子的世界

很多父母回到家就躺在沙發上,打開電視或滑手機、打電動,當孩子進門時,就叫孩子去寫功課。以孩子的角度來看,會覺得為什麼大人可以休息,我卻不行?慢慢地在無形之中累積不滿的情緒。很多孩子希望趕快長大,因為不用上課、沒有作業,假日可以耍廢,但他們並不知道大人的生活有多辛苦,因為他們只看到大人都沒有在學習。

藍偉瑩提醒大家,如果希望孩子成為關心世界的人,先問自己是否關心世界;如果希望孩子成為關注全球趨勢與議題的人,先想想自己有沒有在家裡聊過這些話題,如果都沒有,就不該奢望孩子會自己變成這樣的人。

成人的世界有多大,孩子的世界才可能有多大。大人要帶著孩子一起探索世界,鼓勵孩子提問,鼓勵他們找尋答案。現在的世界變化快速,我們會發現許多大人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安身立命,所以我們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培養自由的心智,讓他們能夠明辨是非,能夠正確地判斷思考,這樣才能養成未來安身立命的成熟人格。未來的希望,就是從相信教育開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