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9日 星期四

台灣的教育很容易讓人平庸化

 

一個中山大學老師寫的文,分享

三金有青少年得獎不是新鮮事,但每次有青少年得獎時,媒體就會問:各位在那個年紀在做什麼?

我不會說任何一種專業的養成都需要"從小早慧並加以培養"才能得來。有些人本來就是在某個時刻忽然進入那個產業與專業~專業的養成本來就沒有公式,只與潛力實力與時機有關


但是各位也可以想想,為什麼人家小朋友年紀小小就可以演這麼多戲,而且還不是父母搖錢樹,是真的去發展她熱愛的興趣與天份,讓她的專業被看見,而不是在擔心週一早上早自習要默寫課文???


可能有人會說,因為她唸的是歐洲學校啊,英文好啊。但我想問的是,那為什麼我們多數學生念台灣學校,中文也好,但是不像林品彤熱愛閱讀,為了表演去閱讀而認識角色?我們的小朋友之所以看書是為了什麼?寫讀書心得報告 (寫完交差就忘),要不然就是借很多書回家來表示自己好喜歡唸書。


這種無效學習與假認真可以一直延伸到大學畢業,然後年過三十可能還是一事無成。


所以我想問題就是出在我們從小做了一堆無效學習,花了大把時間只累積到通過考試以及自我感覺良好(或不好)的經驗,最後變成無用的大人。


有多少人想過如果不需要應付那些無聊的東西,你從小就去把自己喜歡的事發展成專業~ 你真的會對什麼20出頭就事業有成感到訝異嗎???


我的確認為台灣的教育很容易讓人平庸化,然後在那種虛假的評量體系中能出頭的,常常就是能迎合各種平庸教育設計的學生。所以平庸的人最後得到甜頭與權力,然後我們就讓平庸的人來統治。


這是不是這個社會自找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