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策略
圓現在還教“根軸與圓系”
李福海老師和雄中根本不管學測考什麼,就是要求要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因為學習會衰減,只準備100分,考試只剩下80分。
他自己不是師範體系出來的,他覺得教育那套根本不對,就是要嚴格,要給學生更多思考,才會有成果。
只要求課本和習作做完根本就無法去面對學測,但是子柔整本複習講義做完,卻只能拿7級分??
陽明國中歷史科吳宜蓉老師
講師: 吳宜蓉老師 教書15年 快40 沒有小孩 去年剛念完博士 南女92級
https://www.youtube.com/@ogiwu
提問比學習重要
一○八課綱成為學生新的學習壓力,使學生抱怨教師及家長僅片面了解課綱內容,卻得參加不完的活動及寫不完的學習單,讓他們身心疲憊。專家指出,自我認同需要一段「迷惘期」,學生不需快速決定未來志向。
昨天參與兒福聯盟記者會的學生Leo表示,家長聽到可能替學習歷程加分的特定活動,就要求孩子參加,結果學生得參加很多活動、寫很多學習單及心得,老師甚至會自行設計格式,使學生發揮空間受限,失去一○八課綱的意義。
學生小K則說,一○八課綱強調素養導向,但學校卻未真正培養學生素養,仍採取填鴨式教育;他舉例,每個老師均認為自己的課很重要,所以要求學生交學習歷程,甚至拿成績為籌碼,讓學生花很多時間爭取不必要的分數及排名。
微光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鄧善庭分析,許多人在這個時代,太習慣求快、求成,從心理學來看,自我認同需要一段「迷惘期」,學生不需要很快決定未來要做什麼,及如何快速達成社會期待。
教育部表示,學生身心議題複雜且多元,除持續落實高中以下學校三級輔導體系銜接、轉介運作機制,提供輔導專業諮詢,並協調相關資源整合。自一○八課綱上路,已建置「學生生涯輔導網」,其中置有生涯輔導QA,從自我探索、選課、升學管道、親子溝通與家長陪伴,提供家長與學生作為生涯規畫的參考資源,盼學生的天賦得以自由發展,適性揚才。
一○八課綱強調通才及適性教育,但兒福聯盟發現,六成兒少課後補習至晚間九時、逾九成三睡不到八小時,長期高壓又缺乏睡眠或休息下,有六成國、高中生出現學習疲勞狀況,因此呼籲家長應多關心學生身心健康,並培養孩子運動習慣,主管機關也應建構完善生涯輔導機制。
兒福聯盟昨舉辦「二○二三年台灣兒少學習狀況調查報告」記者會,調查指出近六成學生需課後補習,逾六成在補習班待到九點、三成一待到十點,若加上二小時以上的在家作業、自習時間,學生每日學習時間已逾十小時,比成人的上班時間更長。
此外,超過九成三學生睡不到八小時,一周運動休息時間不到一小時;國、高中生也面臨各種大小考試壓力,逾半數學生一周考試日期超過四天,考試六天以上更達一成五,「為考試成績而讀書」已成根深柢固學習文化,導致近六成學生出現學習疲勞狀況。
兒盟組織發展處長黃韻璇表示,國、高中生的壓力,百分之七十六點九來自學校課業,百分之六十七點三來自未來前途。一○八課綱於二○一九年八月上路時,希望賦予學生更多學習彈性,讓其適性發展,強調生涯探索和素養能力,只是上路至今四年多,影響兒少心理健康壓力來源仍是課業,學習也出問題。
黃韻璇說,立意良善的一○八課綱反成為學生新的學習壓力來源。首要壓力來源為「製作學習歷程」,占百分之七十六點一,其次為「規畫自主學習」及生涯探索及未來志向。她認為,製作學習歷程等方式,希望幫助學生更認識自己,卻因此發現逾五成學生對升學及生涯規畫徬徨。
台大電機工程系教授葉丙成說,台灣很多家長、師長及孩子對全球趨勢及業界發展並不了解,都以傳統思維認為必須要讀某大學或某科系才會有前途,如今少子化,各行各業都需要人,課業壓力不應該這麼大。
黃韻璇呼籲,父母應多關心孩子日常作息及身心狀況,若發現問題,應給予關心及尋求專業協助,同時多安排家庭戶外活動或鼓勵孩子培養運動習慣,有效減輕學習壓力;顯然一○八課綱制定未能有效釐清學生真實需求及面臨困難,主管機關應重新審視現有輔導課程及機制,投入更多輔導人力資源。
教練你好
因為您耐心指導出許多游泳的小孩
所以想把小花交給你試試看
小花在5月中開始
我約莫帶他來游泳池10多次
想要教他慢慢閉氣潛水
但是他都一直說他很害怕
因為我已經試了兩個多月
所以想要藉著您的長才
來試試看是否能讓他不要那麼害怕閉氣
我並不期待他能多會游泳
我只希望他知道自己快要不小心落水的時候
可以反射性的鼻子吐氣不會嗆到水
謝謝你的耐心指導
小花媽媽
0937555114
急徵 (2)名 學游泳 救火 🔥救火🔥
課程內容:
國民運動中心
李坤益 教練 游泳課
7/24(一)~7/28(五)5:20-6:20
費用:1500元/人
⚠️為自組6人團體,最多就6人,所以教學品質很好。非國運中心團報價格,所以價格沒有優惠,請見諒!
因朋友小孩生病 無法上課 所以急徵(2)名
可以提早入場玩水再上課 或下課後再繼續玩也可以
小孩會不會游泳都沒關係喔!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 可以加我ID: mei7317 謝謝大家🙏
生病不補課,雖然一堂300.但一次請假.只補一張游泳卷
1400/4=350
8/3 認識一個叫吳清文 (長青學苑) 感覺不太好
但是他說了全部價錢 密集班 1500/5堂
一對2 一人7000/10堂 一對1 一人10000/10堂
不買10堂 個別指導1堂1300元
https://fb.watch/ma_y-c0bra/?
我的小孩會怕水!不敢游泳怎麼教?
嗆水就 鼻子用力吐氣
2023-06-27 00:00 更新:2023-06-27 23:29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5759
長大以後應該不會感謝他的教練,以後大概也不會想游泳了。我教過的許多大人學生,從小都是被逼著學游泳,長大後因為沒有學習動機,就不再從事游泳活動,自然學過的技巧就全部忘光光了。
這樣的教學方式的意義是什麼?讓孩子學會游泳,但從此不再游泳,這是家長想要達成的目標嗎?
健身的目的,是幫助我們身強體壯,讓身體更健康。游泳的目的,我想應該也是要讓我們開心玩水,戲水安全無虞。
我的學生會知道遇到溺水意外該怎麼辦;學生會每週問我有什麼新聞意外發生要注意;每次我「故意」讓學生落水時,他們會反射性鼻子吐氣不會嗆到水。
之前曾聽說某間新的運動中心開幕時,因為中間位置水比較深導致常常有人發生溺水。這些溺水的人並不是不會游泳,而是不知道怎麼在遇到有比較慢的泳客時要在中間停下來;明明有1000公尺不停的游泳續航力,但因為只會來回的游,所以停下來後踩不到底就驚慌失措導致意外發生。
而那些很會游泳的孩子,可能從來不知道他們學習到的技巧要在什麼樣的意外情況下使用。
理解為什麼要學,啟發學習的動機,才能讓一件事情長長久久的做下去。學習好不好的關鍵在於「我有沒有興趣」。一旦有興趣了,就會花時間去專研、找資料來看、企圖想要理解不懂的所有事情。
因為有興趣,才會想學好。
一開始懼怕水的他,喜歡上水中的自在、玩耍遊戲,偶爾小嗆水也澆不息已經萌芽的熱情,甚至主動要求要繼續再上一期游泳課,和教練相約明年夏天游泳池再會。從我看來,所謂的學習效果或是進步,並不是在短時間內把旱鴨子訓練成水中蛟龍,而是讓原本退卻、畏縮的孩子,長出勇氣,願意克服內心的障礙,享受學習新事物的樂趣,讓哭喊著不要上游泳課的孩子,認識水的危險,探索自己的潛能,也體驗水裡恣意伸展身體可以享受的快樂。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5828
一般來說,多數家長會在小朋友五歲的時候送孩子去學游泳。因為小朋友到這個年紀後對於肌肉的控制能力較好,也較能聽懂教練的指令。
年紀更小的小朋友會需要教練更多的耐性,學習的過程比較像在培養水感,所以接觸水的年紀其實沒有限制,最早越好,就像近年流行的嬰幼兒游泳。
很多小朋友怕水,是因為過去有不好的親水體驗,可能是教練強迫悶氣,或者是玩水不小心鼻子吸氣嗆到過。
因此,剛開始的目標是「讓孩子願意接觸水」。家長可以教孩子練習用水洗臉取代毛巾擦臉、低頭淋浴取代抬頭洗頭。
多帶孩子親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即便只有泡在水裡面,也能夠增加孩子的水感,幫助克服對水的恐懼。
小朋友因為不像大人能夠靈活的控制肌肉,所以剛開始沒辦法做到精準的動作;除非經過長時間的練習,不然動作很難很標準。
不過這沒有關係。在戲水安全中,會移動比游的好看來的重要多了!我們學游泳是為了保護好自己的安全,動作的準確性只要持續學習,慢慢就會改善。
正常來說一週至少1次,培養固定的游泳習慣對於水感的養成是很重要的。親水的頻率建議一週2~3次,進步的速度會更快。所以除了游泳上課以外,其他時間也可以帶孩子至泳池練習,有助於之後的學習效率。
幾乎所有的游泳單位都先教自由式,而我比較建議先學蛙式。
在荷蘭的游泳課程中,通過最基本的分級標準需要上48個小時的課,但自由式只考5公尺,而抬頭蛙則是考50公尺。因為比起自由式,能夠不戴蛙鏡游泳更能防止溺水意外發生。
雖然蛙式游的比較慢,但後續銜接學習抬頭蛙與踩水會比較容易。
因為泳池屬多人使用空間,怕影響到其他泳客與孩子的自身安全,以下幾點建議請提醒孩子遵守:
1、不要在游泳池奔跑。
2、痰、口水、鼻涕請吐至排水溝,並潑水沖掉。
3、不要跳水。
4、下水前要先沖水下水。
5、不要壓或跨越水道繩。
6、使用完的共用道具如浮板、手臂圈等,離開時要放回原處。
這跟小朋友的個性有關。有些小朋友比較害羞內向,適合單獨上課;有些小朋友比較不怕生,那有同儕一起上課會更有競爭意識,進步會較快。
建議家長可以找孩子的同學及朋友一起上課,認識的小朋友一起上課會更歡樂,也會讓學習效果更好!
即便剛開始小朋友程度一樣,只要開始上課後,大家的進度一定會不同,因為每個人的水性、適應能力、學習狀況都有所不同。因此,只要孩子們的程度與年紀沒有差太多,基本上可以一起上課。
這個跟孩子的安全感有關。如果孩子比較有安全感,家長可以不一定要在現場。(在荷蘭的話,家長完全不能在現場)如果是比較缺乏安全感、或是孩子年紀較小的情況,家長可以在岸上休息處觀察孩子狀況;如果孩子真的需要家長陪同才能上課,那初期可能會有孩子黏著家長的過渡期。
不過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都建議讓教練處理現場問題狀況,家長在旁觀看即可。讓孩子習慣找教練,能夠維持上課的流暢度,小朋友也較不會分心跑走。
夏天孩子會有較好的學習動機,冬天則會有較好的上課品質。
在夏天旺季、尤其是暑假的時候,是最多小朋友學習游泳的時間。這時候上課會比較容易找到伴,家長也會更有動力帶孩子去親水。但相對的因為泳池容易擠滿人,在環境品質上較難兼顧。
台灣多數游泳池都是室內溫水游泳池(室外冷水池冬天也不會開放上課),所以冬天上課實際上也不會覺得太冷。如果孩子體質比較怕冷,建議可以穿上水母衣或防寒衣,並注意好上岸的保暖。
可以請熟識或孩子的同學推薦,通常有口碑的教練都會有很多家長轉介紹。家長與孩子也可以先到教學現場觀察不同教練的教學模式,或是詢問游泳單位有沒有體驗課可以試上,讓孩子實際感受是否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