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

布丁語言治療

 侑辰今天結束了,為期3個月(6/3~8/31   12次)的語言治療。 問他還有沒有想要再去,他說有.

一開始是講繪本.主要的目的是幫助侑辰開口說出來。上課第一節老師拿一本水果的繪本,講過一遍,然後讓侑辰複誦故事,而且會問他故事裡面的內容要侑辰回答這方式我也有做,但是侑辰幾乎不回答居多。所以語言治療應該是幫助他整合他說話的句子,還有他閱讀後記憶和描述的能力。

在8月。 語言治療師都讓侑辰玩桌遊的遊戲,老師說侑辰。 一下子給他全部的遊戲規則,他會搞不清楚狀況,比如說在玩製作披薩的遊戲。 是要注意別人有沒有已經拿了所需要的材料。 但是又成為自己玩自己的,沒有注意到別人,所以他需要拆解步驟,然後要他覆誦一次。 要玩個幾次之後侑辰才會慢慢熟悉遊戲規則。

如果拍照,要他講發生什麼事,也建議分步驟拍成幾張,要侑辰分步驟來講解,這樣他才會比較知道要怎麼講。

老師建議侑辰可以去玩桌遊。 這種有團體合作人際關係的遊戲,運動也行。 但是就是3到4個人。 然後可以團體分工。桌遊這種如果有老師帶三到四個學生。 然後在旁邊指導。 可能會比學校。 很多小朋友自己玩。 沒有一起團隊合作的效果來得好。

治療師應該叫做鄭雅芳,他說大班或是教ㄅㄆㄇ再帶去評估一次。

2020年8月26日 星期三

線上課程

20200606turABC 2  

@meow 我那時候想法是 買線上課程代替全美幼稚園的感覺 
後來發現 小孩沒基礎根本很難 
除非每天大量輸入 所以後來就迪士尼跳下去了
當初試聽 換算每堂課1-1 250-500不等 (有的30min 有的60min) 
百科 7950/365= 22元 拼讀 2950/90=33元 
點讀筆看不到嘴型 其實可以找DVD教材取代

2020年7月24日 星期五

放手給他們自己處理




一個死刑犯寫給父母的信:
爸爸媽媽:
我明天就要行刑了,我也不知道我的人生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但往事一幕幕閃過眼前…

3歲那年,我跑太快被石頭絆倒,妳急著扶我起來安慰,還往石頭踢了兩腳,「不哭不哭,都是石頭壞壞!」讓本來忍住不哭的我抱著妳委屈哭了好久,是妳讓我知道原來跌倒是石頭的錯,但我不知道妳只是為了哄我別哭。

4歲那年,我因為看電視不想吃飯,妳就把飯端來一口一口餵我吃。是妳讓我知道原來生活可以這麼享受,但我不知道妳只是怕我弄髒衣服,最後還要麻煩妳去洗。

6歲那年,妳帶我到玩具店挑聖誕禮物,說好只能買一樣。但買了變形金剛後我還想要模型飛機,妳不同意我就躺在地上哭,直到妳乖乖付了錢。是妳讓我知道原來用這招妳就會妥協,但我不知道妳只是不想在別人面前丟臉。

8歲那年,我想學著洗襪子,妳怕我洗不乾淨,我想學習刷碗,妳怕我把碗打破,我想自己盛飯,妳怕我被燙到。是妳讓我知道原來我不能面對的困難和危險這麼多,但我不知道妳只是怕麻煩不想重作家事。

10歲那年,妳幫我報名3個升學班和2個才藝班,當我每天都被課業逼得晚回家,妳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妳讓我知道原來學習是這麼痛苦的事,但我不知道妳只是想讓在親友面前炫耀。

13歲那年,我踢球打破鄰居窗戶,妳賠錢後帶我去跟鄰居道歉。是妳讓我知道原來闖禍後只要說「對不起」就沒事了,但我不知道妳心裡抱怨鄰居敲詐。

15歲那年,我想學鋼琴,妳向人借錢幫我買了一台,但1個月後我就再也沒彈過。是妳讓我知道原來沒錢也可以耍任性,但我不知道妳用3年才還清債務。

19歲那年,我考大學,妳說當律師錢多地位高。是妳讓我知道原來只要按照妳幫我規劃的路就好了,但我不知道妳只是用我彌補妳當年考不上法律系的遺憾。

20歲那年,我想換新手機,於是跟妳說這樣就能常常打給妳,妳立刻匯了3萬塊給我,但我一年也沒打幾次電話回家。是妳讓我知道原來妳是我的行動提款機,但我不知道妳多期待我打電話祝妳生日快樂。

24歲那年,我畢業後妳託熟人幫我在大公司找了好工作。是妳讓我知道原來大學不認真念也能抱鐵飯碗,但我不知道這是妳拜託了多少人才求來的。

27歲那年,妳眼看我不停換女朋友,女孩們都說我不負責任,妳說是她們配不上我。是妳讓我以為自己條件很好,但我不知道妳幫我求了多少次相親。

32歲那年,我欠了千萬賭債,妳氣得病倒,但還是幫我還清債務。是妳讓我知道原來不管我做什麼都有妳幫我解決,但我不知道這是妳準備養老的棺材本。

35歲這一年,妳再也幫不了我了,因為我搶劫結夥殺人。聽到死刑判決,妳罵老天不公,妳苦了一輩子卻得到這種結果。

我終於知道,是妳以愛的名義一次次奪走我成長的機會,一次次扼殺我生存的能力,一次次剝奪我為人生負責的權利!原來臨死前,我根本沒有長大過!原來用錯誤方式愛孩子,代價是兩代人的痛苦,原來教育沒有重來的機會,原來是妳親手把我送上斷頭台...!

爸媽,你們要保重!我明天就要走了,希望在另一個世界,我能學會為自己負責。

不知該恨妳還是愛妳的兒子上.

一封CEO寫給父母的信:

爸爸媽媽:
明天我就要開新工廠了,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都要歸功於妳教我要為自己負責。我懷著感恩的心,一幕幕往事浮現眼前…

3歲那年,我跑得太快被石頭絆倒。妳叫我自己爬起來,又打了我屁股2下,還說:「下次再跌倒就打4下!」是妳教會我要為自己的不小心負責。

4歲那年,我因為看電視不想吃飯,妳說如果現在不吃就要餓到明天。我以為妳只是說說而已,誰知道廚房竟然連半塊饅頭也沒找到。是妳教會我要為自己的任性負責。

6歲那年,妳帶我到玩具店買聖誕禮物,說好只能買一樣。但買了變形金剛我還想要模型飛機,妳不同意我就躺在地上哭。誰知妳轉身就走,我只好擦乾眼淚乖乖跟上去。是妳教會我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8歲那年,我想學著洗襪子,妳教我怎樣才能洗乾淨;我想學著刷碗,妳教我怎麼洗才不會打破;我想自己裝飯,妳教我怎樣才不會被燙著。是妳教會我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10歲那年,看著同學們下課後趕著上安親班和才藝班,妳說上課認真,下課認真玩,有空多看書比什麼都好。是妳教會我要為自己的興趣負責。

13歲那年,我踢球打破鄰居窗戶,妳帶我去買玻璃和釘子,讓我跟妳一起裝好玻璃,費用從我的零用錢扣掉。是妳教會我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

15歲那年,我想學鋼琴,妳幫我買了口琴。妳說我先把口琴練好再彈鋼琴。口琴吹到現在,但我早就不想學鋼琴了。是妳教會我要為自己的堅持負責。

19歲那年,我考大學,妳幫我分析幾個我感興趣的科系後,讓我多問問自己的心意再來決定。是妳教會我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20歲那年,我想換新手機,妳說手機沒壞就別換,不然就自己打工賺錢買。當我用家教費買到手機時,成就感帶來的喜悅超過得到手機本身。是妳教會我要為自己的慾望負責。

24歲那年,我畢業後想創業。妳叫我別急,先從基礎做起,有了經驗再說。兩年後我決定開公司時,妳說如果最壞的結果都能接受,就大膽用心去做。妳給我10萬塊,要求我4年內歸還。我還保證,不但會還錢,還會送妳一棟房子。是妳教會我要為自己的事業負責。

27歲那年,我帶著漂亮的女朋友回家,妳當著她的面一直誇獎我,得意表示:只有自己夠優秀才能吸引同樣優秀的人,還說我的愛情由我決定,只要我們真心相愛,妳就開心。是妳教會我要為自己的幸福負責。

32歲那年,我把房子鑰匙交到妳手中,妳收下後立刻轉身。看著妳抖動的肩膀,我知道妳在偷偷流眼淚。是妳教會我要為自己的承諾負責。

35歲這一年,我的公司擴建新工廠,那些怪妳狠心的親戚終於閉上嘴巴。同時我也教育我的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我相信他以後會比我更優秀。

愛妳的兒子敬上

看完這兩封信,相信大家都很有感觸!有位猶太媽媽教育孩子的秘訣:「心軟是害,狠心是愛。誰溺愛孩子,誰總有一天會為孩子包紮傷口。」

對自己心愛的孩子「好」是最自然的事,但為了孩子的將來,適度放手獨立,讓他在跌跌撞撞的社會叢林中練就強壯身心,也許才是對他最好的方式,快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更多人看吧!

2020年7月15日 星期三

大同109員額



109 大同普通班  175人 (35*5)
屏女 500多  (14*35=490)   
屏中600多   (17*35=595)



















110 國中部  若以招收6班為例  國中老師只需63人  超額3人
但是有規定可以留校4名






2020年7月13日 星期一

溝通的話術

孩子在鬧脾氣的時候,不要急著改變他,先改變一下溝通的話術:

• 把「不行」改成「你覺得呢?」
• 把「快一點」改成「還要多久」
• 把「不准哭」改成「哭完再說」
• 把「不要吵」改成「控制一下」
• 把「怕什麼」改成「我在這」
• 把「這有什麼難?」改成「没有人一次就會」
• 把「你有没有在聽?」改成「我相信你有聽到」
• 把「輸也不能生氣」改成「我知道你的感覺」
• 把「你能不能乖一點?」改成「我相信你會改變」

2020年7月8日 星期三

語言治療 part 5


今天語言治療師讓侑辰和另外一位兩歲的小女生一起玩記憶翻牌。

贏的人可以獲得貼紙,侑辰應該是聽不懂試題,所以一直等到快下課了,才比較進入狀況,因此沒有得到貼紙。 老師說他有點小不爽。

記憶翻牌是讓牌蓋著,然後翻開有兩張一樣的就得分,步驟很簡單。 但是需要記憶。
要侑辰描述剛剛玩的過程。 他講不太出來,所以下次還要再玩一次,這個記憶翻牌也要我們回去讓他練習。






老師要我列出家裡所有玩的遊戲,我寫出來後,老師說這些遊戲不適合4歲,
是適合更小的孩子,侑辰現在要玩的是 有順序性,有步驟行。 需要思考的遊戲。


步驟不需要太多,但是必須讓他知道步驟性。 而且要有人陪他玩。 並且要他描述過程。


如果一張照片他沒辦法描述,當時發生什麼事。就把當時 做的那件事情分步驟拍下來,要她一步一步說明,他就知道這樣子叫做分步驟,而且他也容易描述。



2020年7月3日 星期五

橋梁書




  • 台灣兒童的閱讀,呈現兩極化的現象:低年級閱讀圖畫書之後,中年級就形成斷層,閱讀能力好的孩子,進入「富者越富」的良性循環;相對的,閱讀能力銜接不上的孩子,便開始放棄閱讀,形成「貧者越貧」的惡性循環。   

    國小低年級階段,當孩子開始練習「自己讀」時,特別需要考量讀物的文字數量、字彙難度,同時需要大量插圖輔助,幫助孩子理解上下文意。如果以圖文比例的改變來解釋,孩子在啟蒙閱讀的階段,讀物的選擇要從「圖圖文」,到「圖文文」,再到「文文文」。在閱讀風氣成熟的先進國家,這段特別經過設計,幫助孩子進階閱讀、跨越障礙的「橋梁書」,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兒童讀物類型。
      
    親子天下在二○○七年正式推出橋梁書【閱讀123】系列,專為剛跨入文字閱讀的小讀者設計,邀請兒文界優秀作繪者共同創作。用字遣詞以該年段應熟悉的兩千五百個單字為主,加以趣味的情節,豐富可愛的插圖,讓孩子有意願開始「獨立閱讀」。從五千字一本的短篇故事開始,孩子很快能感受到自己「讀完一本書」的成就感。本系列結合童書的文學性和進階閱讀的功能性,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打好學習的基礎。讓父母和老師得以更有系統的引領孩子進入文字桃花源,快樂學閱讀!

2020年6月24日 星期三

小孩比我們想像的懂得多


週末跟姐姐他們去住凱薩飯店。 使用了飯店的遊戲室,還有房間裡面的小泳池和凱薩飯店的大泳池。 凱撒飯店對面是小灣海灘 。 覺得住在這裡很不錯,真的可以好好放鬆。 也不用開車開來開去。


剛好接著端午節要自己安排行程。 變得懶得開車出門。 因為剛剛經歷過出遊的慌亂,請參考6月20號的 部落格。想想遊戲室其實帶去社福館就可以解決。 布丁很想要玩扇形車站。 遊戲室溜滑梯。 帶去公園溜滑梯也可以解決,但是很熱。


屏東找不到像凱薩那樣的游泳池。 水深60在室外。 想想國民運動中心也不錯,至少不用曬太陽。其實有點懶得帶他們旅行。 但是旅行應該可以給他們一些好處。 所以這個活動還是要持續。 就像是我要持續給他們英文教育一樣。


說旅行讓他們完全不記得。 好像也沒有。 小花現在不到兩歲。 就會說看到水母看到書中的水母就會說阿母收縮收縮收縮。 手還會開合開合。 他現在會知道墾丁在地圖的哪個位置。 記得墾丁可以抓螃蟹。

一年前帶他去看紙風車劇團雞城故事。 裡面有一句話是嚇到吃手手,然後另外一隻公雞就說不可以吃手手。他到現在都還記得還有記得公雞叫他不要吃手手 。 跟他講日蝕的事情,本來他不想出門,後來我跟他說我現在要去看日蝕,他就說要出門了。


瑜(大班)來我們家,他會知道東西南北。  放佩佩豬英文的影片,他說他看不懂。 隔天放英文兒歌老師有教過,他就唱得很開心。 感覺還是要引導。 他們才會對英文,有興趣持續接觸。

旅行的記憶會留在孩子潛意識

2020.05.01
by 小兒感染科 - 黃瑽寧 (親子天下小行星)

有人說帶小孩出國玩很浪費錢,因為他以後什麼都不記得。 但當下全家人在一起的悸動、歡笑、溫暖,還是會留在他們的潛意識裡。

我人生第一次出國,是大概五歲左右的時候。那次隨著家人到歐洲旅遊,根據我父母的描述,行程包括:爬鐵力士山、古蹟巡禮、聽音樂會等等。然而,我必須老實說,這段旅行在我的記憶中是一片空白,完完全全沒有印象。
很多父母應該有經驗,學齡前兒童對於出國的記憶,似乎可以持續到七歲左右,但是如果沒有不斷和孩子提及這些旅行的細節,在七歲之後,他們真的會忘得一乾二淨。原來,在七歲的時候,人的大腦會經歷一段「童年失憶」的過程,所謂的「童年失憶」,有點像是電腦的硬碟重整,大腦會把一些較早的記憶、較不常用的連結慢慢修剪、拋棄掉,終至遺忘。也就是說,在七歲以前,我們雖然仍能想起三歲時發生過的事,但七歲之後,如果這個情境沒有反覆出現,就不會再記得了。

臉書的功能之一,是跳出多年前同一日的動態回顧,我看到以前全家人出國旅遊的照片底下,朋友曾經留下一段話:「孩子太小,出國玩很浪費錢,因為他以後什麼都不記得。」當時我沒有回覆,但心裡想著:「那有什麼關係呢!只要我們夫妻倆記得就好了,不是嗎?」而且我相信孩子長大之後,雖然不記得吃了什麼?買了什麼?玩了哪裡?住了哪裡?但當下那份全家人在一起的悸動、歡笑、溫暖,都還是會留在他們的潛意識裡。




和孩子一起旅行,是為了培養他的心靈,而不是填滿他的記憶

2018.10.16

我說,和孩子一起旅行,是為了培養他的心靈,而不是填滿他的記憶。
 
在開始LittleTinker停課教育實驗室之前,我們一家三口有歷經一段長時間四處移動。成行前,親朋好友後無不訝異於我們的決定,不外乎說花費很大、孩子長大也不會記得、或帶著孩子四處跑受罪等云云。
 
我的兒子或許不記得第一次見到海洋時,那沁涼的海水沖到他的腳指邊的感覺;他也可能不記得當時爸爸牽著他,陪他在水中探索的時刻。
 
然而,「他會不會記得」,並不是重點。
 
和孩子一同旅行,對我們而言的意義在於,這段時間如何重新定義我們對於家與家人的詮釋?旅行中的經驗教給我與孩子些什麼?如果這些珍貴的相處不會永久留存在我們的記憶中,那麼經驗會以什麼方式存在?認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四個非帶孩子去旅行不可的理由:
 
1. 旅行促進孩子大腦發展
認知心理學家發現,旅行對於孩童的發育有著積極的影響。這些影響並非直接有形的,但卻更為重要。Morgot Sunderland博士和她的研究團隊發現,當與孩子一起旅行時,孩子大腦中的遊戲(PLAY)與尋找(SEEKING)系統等兩塊區域會被激活與訓練,這些區域在家中則不那麼活躍。一旦兒童發現自然界中的新事物,就會激活尋求系統,像是感受到腳下的沙、和爸爸一起抓蛞蝓的時刻,這些觸發因素對於兒童的認知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2. 旅行拉近家人間的距離
神經科學家華盛頓州立大學Jaak Panksepp教授證實,孩子在旅行中的經驗激活大腦中的這兩個系統時,會觸發大腦分泌健康神經化學物質,包括鴉片、催產素和多巴胺,這些「自然的禮物」會幫助我們減輕壓力,激發彼此溫暖、仁慈的感覺,讓人感覺世界上一切都很好。隨著這樣的機制,家庭成員更能夠珍視彼此。此外令人訝異的是,神經科學家Kerstin Uvnas-Moberg發現,這些系統就像肌肉:使用它們越多,它們就越成為你個性的一部分,從情緒狀態演變為人格特質。
 
3. 旅行提升孩童的專注力
此外,也有研究發現,旅行能夠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在大自然中活動20分鐘後,兒童的注意力和注意力皆能有所改善,效果和甚至比過動症兒童所服用的藥物還要好。
 
那旅行對於父母有甚麼好處呢?實徵研究顯示,在孩子在大自然中一起散步會使身體平靜、降低血壓和壓力激素水平甚至膽固醇,所以父母和祖父母也會受益。
 
4. 旅行帶來孩子智商發展
假期和智商之間有關係嗎?豐富的環境提供了社交、身體、認知和感官交互相結合方面強大的新體驗。想一想:家人在一起;一起穿過森林、一起觀察生物、在溫暖的陽光下一起閒逛、在日落的海邊感覺大自然令人屏息的美麗。豐富的環境打開了額葉中關鍵「腦肥」(brain fertilizers)的基因表達,增強了腦的能力,如壓力調節、注意力集中、良好的計劃和學習能力,並且能改善身心健康。因此,旅行也有助於兒童的智商發展。
 
探索大自然、體驗文化、享受美食多樣性,最重要的是,遠離日常環境。旅行觸發了我們所有的感官,培養了我們的彈性與耐受力。即使他太年幼而不記得細節,我觀察到每一次新體驗都給了他一個在潛意識中的參考框架;即使他坐在飛機上感到受到不自在,我看到他正在理解規則並嘗試學著更有耐心;即使他在舒適圈外嘗試某些東西感到緊張,我知道他因此變得更大膽和勇敢。
 
我們知道帶著一個兩歲兒繞世界大半圈並不容易,但經過這一遭,我們想大聲說,和孩子一起旅行,是再好不過的投資了
 








LITTLE TINKER 停課教育實驗室



嘿,這裡停課中,但「學習」一直都在。
這裡是有多年經驗的教育博士 Sonya 的 non-stop 教育實驗室,對幼子Ethan進行人體實驗,將得到的甜美與苦果,與大家分享。
這裡有著教育的各種活動,卻不以上學的方式存在,自行宣布無限期停課。在這裡,與孩子的學習發生在每日生活中,每次出手都是實驗、live直播無法重來,這樣親子共構互為主體的肌理,使得我們叫做家的地方,成為我和Ethan的「教育實驗室」。
我們樂於在生活中探究、師法自然,追求有「深度」與「溫度」的學習,也致力活出對自然友善的生活。
我們關注英語學習、21世紀能力、STEAM學習、身心平衡、學習動機與挫折復原力,也關心環保,並致力構築多元的世界觀。
Sonya 的文章
英語教學 - 敦煌書局
親職教育 - 親子天下
親子共讀 - English OK 中學英文誌
Caves Family
托福English Teacher Community

官網 👉 https://goo.gl/2ds3MT
blogger 網誌 👉 👉 👉 https://littletinkertw.blogspot.com/
youtube頻道 👉 👉 👉 goo.gl/58qEv2
活動合作 👉 littletinker.tw@gmail.com

2020年6月20日 星期六

理智線一直斷掉




6/20  早上7:40幾  小花就醒來了,自然吵醒了另一床的布丁,然後只好下樓拿早餐(起司蛋土司,蛋餅,牛奶等)上來3樓餵他們。整理好行李放上車,出門已經9點半了。
布丁腳的水泡讓他無法穿鞋行走。
到夏天旅店約莫9點50。
到凱撒停好車拿了大包小包,光是游衣和游泳圈就兩大包。
推車給布丁坐,往房號113前進,先去了B1遊戲室,超大,人也不多。
12點去小灣玩水,我去買個飲料回來他們就準備要回飯店了。


到了凱撒房間,挖塞,4個小孩要洗澡真是大陣仗。然後我跟阿哲還要餵他們兩隻。
2點半離開凱撒,到飯店check in,  上到4樓,我終於可以把玩水弄濕的內褲脫掉,3點睡他們,終於清淨一下,4點半叫他們起床,準備出發去凱撒,在萊爾富帶著布丁小花等阿哲去開車,布丁竟然說要大便,帶著小花也無法回房間,只好開到凱撒然後,背著布丁衝向凱撒一樓廁所,但是布丁竟然不大,超氣的。
進到113,在室外玩水,小花忽然脾氣又發作,所以我帶他跟瑜去遊戲室。抱整路的。遇到姐姐買了瑜的涼鞋690元,才去遊戲室,沒玩多久,6:37媽媽打電話來,又抱整路回來。
此時阿哲布丁已經洗澡好,我們出發至墾丁大家吃興南印尼料理,但是停好車,拿好行李到餐廳已經7點快半,餐廳客滿,只好先去萊爾富給他們吃茶葉蛋和牛奶。

7:45,終於入座點菜,上菜已經8點。我跟布丁說,吃完有布丁,我又去萊爾富買再回餐廳,小花吃完餅乾就一直哭,要起來,我只好抱他出門,然後想辦法再進去,阿哲此時跟我交換,他帶小花出門,我才拿起筷子,一口都沒吃,布丁竟然說要大便,我快氣死,8點半,我一口飯都還沒有吃。
進到廁所竟然是蹲的,布丁還是不大,確口頭說要大,最後換阿哲進來。一樣沒大。整個吃飽回到旅館4樓505房,兩小開始跑來跑去,布丁洗澡完剛好換小花進去洗,抱小花進廁所,然侯阿哲叫我進去廁所, 說小花一直用力卻大不出來。 我進廁所叫阿哲出去,我陪他大....

小花看到我忽然掉眼淚爆哭。 不肯坐在馬桶上要我抱_,這時候我就說你趕快幫他洗一洗。 結果小花一邊洗一邊哭。 最後洗完出來,我抱著他秀秀還是哭.我的理智線斷掉,哭到我賞他巴掌,暴氣的。她連入睡都一直抽搐。
此時我連澡都沒洗  10點32陪他們入睡。







2020年6月18日 星期四

布丁的創意



1. 把車子和車子連結起來,上面還載了挖土機去工作








2. 軌道裝好後(雖然是我裝的), 他拿挖土機自己說 橋壞了,要修理







3.講牙齒系列的書,他也能聽得很專心




附上今天的語言治療單,還剩3次!

2020年6月10日 星期三

說英文(大人學)





1.情境
2.口說50次  習慣性地讓自己正確且持續的練習,你能把語言變成某種肌肉記憶





方法不對,再多的投入也是枉然。我們認為改變的關鍵在於全新的教學法:不以考試為目的,而是讓大家如同孩子學母語般地重新建構口語習慣。排除考試帶來的挫敗感,並以正面的成就感替代,潛移默化,讓大家能自在愉快地用英文表達。

在現在這個被網路和科技便利所寵壞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講究速度和效率,也因此還要讓人去查字典或是眉頭多皺一下的華麗或是較長的單字片語已無優勢。例如參加會議能用 "join"就不需要說"take part in"。順利傳遞關鍵訊息才是溝通的王道,不要忘了,單字不分初階高階,只分「會用」跟「不會用」兩種,會用的單字就是好單字!

不講文法,直接用符合直實情境的句字讓學生唸「聲音單位」。透過訓練記住情境對應出的句子,讓學生自然習慣句子「說出口」的感覺,這才是有效的學習法。就像孩童在學習語言的初始是為了「溝通」(傳遞想吃飯或被關心)而直接開口,根本不懂規則就一直講同樣的話講到又順又記住。

外國人說話絕不會一個一個字分開講,所以僅管你知道 "think of it"是想想看的意思,但你不會從外國人嘴裡聽到"think + of + it"三個獨立的音,你只會聽到他吸一口氣說出一個很像外星語的字"thinkofit"。就像我們講中文有時也會把「這樣子」連在一起講快點變成「醬子」一樣。你只是需要知道外國人常會「連在一起的聲音」有哪些,這就是語言學家說的"sound unit"(聲音單位),常常聽就會習慣,而你就會發現原來你的「英文程度」早就夠用了,因為這些字你早就會了。

2020年6月8日 星期一

布丁英文傷腦筋阿



周末沮喪的教育- 英文+數學






在1分10秒的時候。 助教問布丁說: 你喜歡去哪一國?
Dean回答說美國。 而且要跟爸爸媽媽去。











布丁學習意願落




1y9m 理尚特abc拼圖&FUN英文遊戲卡




侑辰 3Y10M 將1排到10   竟然花費20min
1念到10  對他而言   似乎沒有計數的概念    不能分辨5接下來是6
所以星期一數到星期日   教了半年   他還是不會







如果這是你的下一代,你會怎麼建議



如果這是你的下一代,你會怎麼建議


1. 好好學某種外語 
2. 保持資訊取得的順暢
3. 基本的資訊知識一定要會
4. 一定要理解財務知識
5. 好好學某種技能



週末直到下午三點才有機會出門吃飯。
但因為非正餐時間,所以只好去吃小火鍋。 這時間的小火鍋店,客人並不多,整個店裡空蕩蕩的,環繞式的座位只有幾個角落有坐人。 我的座位稍遠處坐了一個媽媽帶著兒子與女兒一起來吃飯。 兒子看起來大概是在念國中的年紀,女兒雖然看不出實際年紀,但可能比那兒子大了約一到兩歲。
因為整個餐廳很空,加上我老有偷聽隔壁桌客人講話的「惡習」,在煮肉的空檔,我閒著無事就索性聽聽隔壁那一家三口的對話。
他們談的話題實在很瑣碎。 比方說,他們在談賣三明治攤子的事情。 兒子講了他去外送三明治的趣事,也聊到有客人每個三明治都捏一捏又不買的狀況。 然後又聊到爸爸常常會回家要錢,很傷腦筋。 等我肉快吃完時,兒子講到自己被老師稱讚,是班上唯一把參考書寫完的人。 他說其他同學都不寫作業,老師在全班面前稱讚了他。 媽媽聽了則要他好好念書,不要學其他同學那樣。 至於女兒則在講打工的事情。 講到有朋友介紹打工機會,一個月可以賺多少錢…
總而言之,一路聽下來,感覺他們經濟狀況並不優渥、但是彼此感情融洽且認真打拼的一家人!
可是,我聽著聽著,其實覺得還滿辛酸的.. 媽媽做個小生意,爸爸聽起來沒跟他們住在一起,可是會賭博、還會來家裡要錢。 兩個小孩很乖巧,可是年紀還小。 姊姊年紀沒很大,已經在想辦法要打工賺錢了。 弟弟也很上進,可是還不知道要怎麼幫忙家裡。 至於這位媽媽是個很樸實的人,但也不太知道該怎麼辦能讓孩子過更好的生活,也只是叫小男孩要好好讀書,認真做參考書。
不過,我聽完是覺得媽媽的這個建議應該不是好主意。
這位小弟雖然聽起來是個認真的小朋友,只是聽他說話很明顯不是那種精明的孩子。 就算認真做參考書,成績應該也不會太好。 若只是走著「好好念書」的途徑,對於將來家庭的狀況改善恐怕不大。 媽媽一路辛苦供他念書,甚至可能反而耗損家裡寶貴的資源都說不定。
當然,我根本不認識他們,也不能趨前去胡亂建議。 不過在他們離開後,我還真的在思索「如果我是那位媽媽,我該怎麼幫忙小孩呢? 怎麼在有限的資源投入下,讓他能有更好的未來?」 因為如果只是叫他乖乖聽老師的話,或是帶著他賣三明治,很可能小孩將來也不過是延續自己的路,很難突破現狀。
所以各位讀者有甚麼想法? 如果這是你的小孩,你手上也沒太多錢栽培他,你會打算把這些資源挹注在哪裡呢?
這問題其實讓我想了好幾天。
我反覆的推敲之後,得出了幾個這樣的想法…
首先,我會建議他不要做的事情…
1. 除非他真的很會念書,不然不一定要念大學(最少不要念碩士)..
我的看法是,除非他成績很好,有機會考上台成清交等前段的學校,或是能靠獎學金出國留學,不然以現在廣設大學的狀況,若只是去念個中間甚至後面一點的大學或碩士,對於改善人生的幫助恐怕極有限。 他媽媽賺的可是辛苦錢,如果只是讓他隨便拿個文憑,這投資報酬率未免太差了。
我2010年寫過一篇「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那篇分析的還僅是接下來5-10年的狀況(目前看來這趨勢越來越明顯了)。 這小朋友現在才剛在國中。 如果要培養他一路念到碩士、最少還要10年以上,假設大環境不變,屆時狀況很可能比現在更慘烈(人力過剩、價格會更慘)。 此外,念大學其實沒有時間限制,將來哪天想念了,都有機會回來念,所以其實沒有必要急著去亂念。 像吳寶春這樣,將來直接去念EMBA其實也沒甚麼不好。
2. 除非他真的沒別的技能,不然別再去想甚麼鐵飯碗..
我是覺得接下來應該沒有甚麼鐵飯碗的職業,所以別把「現在」的鐵飯碗當成目標。 不管是銀行、是NPO、是老師、公務員、或職業軍人,應該在他出社會時吸引力會大幅降低。 畢竟像教師或公務員或職業軍人之類的工作,福利只會縮減不會增加,退休年限只會延後不會提前,政府財政困難只會加劇。而他若要做到65歲退休,可有40年要賭在這上面。 我不覺得這是好賭注。
3. 雖然媽媽的攤子需要人手,但別讓他繼續延續父母的路。
媽媽看起來目前是開個賣三明治的攤子。 可是應該不是賺很多錢。 除非有甚麼新的經營特色,不然應該不要讓他一直做同樣的事情。 偶爾來幫忙降低媽媽壓力是好事,可是如果日後唯一他會的就是賣三明治,那小孩子等於不能翻身了。 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當然,除非媽媽手藝驚人,來買的人絡繹不絕,那這選項就再考慮。)
當然,最簡單要讓這兒子翻身的方法,就是把他送出國栽培或是學個甚麼特殊才藝。 可是畢竟他家應該資源極有限,這些想法恐怕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我就想,在那樣環境下,資金最有效的運用,應該是投資在下面這幾項:
1. 好好學某種外語。
與其省吃儉用去念不知名的大學(當然,如果他能上台成清交,那家裡絕對還是要送去念書),我倒會建議他媽媽讓他好好去學某種語言。 英文是首選,不然日文、韓文也不錯,或是西班牙文、法文、德文都好。 學語言也未必是要送去補習班,買書與MP3也是可以自學。 重要的是,要讓他把時間空出來專門培養語言技能,這投資我覺得絕對是首選! 而聽與說優於讀,讀又優於寫。
因為如果他能具備流利的第二語言能力,這可能比去讀一個名不見經傳學校的碩士還有用。 屆時他能找到工作的選擇與廣度,會比另一個外語能力弱的碩士生還高。 就算只是做些一般性質的工作,語言能力也能讓你獨樹一格。 像我之前公司有幾個司機,因為能講英文,所以才被聘雇當高階主管的司機。 而他們的薪資差異,就跟不會講英文的差很多。 這比投資念個甚麼後段大學出來後只能拿基本薪資,在語言上花的時間,回報恐怕會更顯著。
會這麼建議,主要在於我們都認為未來大型組織會慢慢崩壞,台灣的主流產業有可能在工匠、行腳商人(可以看Bryan 騎虎難下的六七年級(二) : 迎接工匠與行腳商人的時代) 當扮演這樣的角色時,若你基本功都有,那就算是藍領出身的子弟也有可能闖出一片天。 尤其在觀光、服務業、及業務工作上,語言能力的優勢其實是很重要的。
2. 保持資訊取得的順暢 (網路不能少,寧願省下電視的錢)
另一個我覺得一定要花錢投資的,是要讓小孩隨時能「主動取得新知識」。 家裡可以不裝第四台、可以不訂報紙雜誌,可是一定要有網路設備。 媽媽一定要讓小孩習慣上網,習慣使用Google等搜尋引擎,習慣透過電腦取得新知並過濾資訊的能力。 (可參考這篇 :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年輕人該如何應對?)
他有任何疑問,就要能自主透過網路搜查出來。 這樣的能力若有,又有自學的心,其實可以學會很多東西。 最怕是死讀書,又沒有從網路獨立搜尋資訊的能力,目前雖然還看不出太大差異,可是十年到十五年之後,這恐怕會影響很深遠。 尤其若擅長從網路上主動取得資訊,那他在掌握社會趨勢、了解流行、知道市場需求上,就能夠跟其他家世好的人平起平坐。
事實上,我們身邊很多不會上網的長一輩的人,已經因為無法使用網路而開始在很多生活便利上受到影響。 比方年節的火車買票,不會上網的人,就會越來越搶不到票。 這在其他生活層面也會慢慢浮現,重要的知識與資訊,只有透過網路才能更快且更完整的取得。 所以只要家裡還負擔的起,小孩子一定要盡量讓他習慣網路。 買不起電腦、便宜的山寨平板都好,就是要讓他習慣透過這方式來取得新資訊。
3. 基本的資訊知識一定要會
若媽媽身上還有些錢,最少想辦法組一台能做文書處理的電腦給他。 組電腦當然不是要他玩WOW或是LOL,而是要盡早培養小孩幾項電腦能力。 首先是Office的應用,尤其是Excel,這對小孩將來處理各類資料分析有很大的幫助。 就算他最後只能做個小生意或是獨立當工匠,會這類東西讓他可以做些財務報表、記錄各類工作狀況、做出專業的報價書給客戶,都是能讓他獲得很大益處的技能。
能的話Word與Powerpoint的能力也應該一併培養。 這在將來他出社會後,要出書面資料、或是上台簡報都會很有幫助。 然後也該試著讓他學習程式語言。 如果有天分,或許他將來會有機會走科技創業的路,這也會是人生的一條捷徑。 就算沒甚麼天分,有程式概念對於邏輯以及思考,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4. 一定要理解財務知識
除了苦幹實幹的賺錢外,理解資本主義的金錢遊戲也是很重要的能力。 倒不需要特別去上甚麼課,但最少該買些理財的書籍讓他看。 當然,叫他學這個,不是期待他去炒股當金主,可是最少要懂得金融投資的基本 - 知道儲蓄的重要,了解存下來的錢該怎麼投資與利用。 不要覺得自己甚麼都不懂,把錢亂放、亂投資金融商品,反而容易著了別人的道。
簡單的金融知識、如複利、不同投資工具的差異、符合自己狀況的理財方式、甚至這些金融工具的優缺點、怎麼買賣,算是這時代很重要的基本知識。 這些能懂,也能讓這小孩將來更有機會在人生上反轉。
最近有個廣告,說甚麼當白領可是不懂投資,每月薪水領了好像白領一樣。 有些人還真是這樣,我覺得就很糟糕。 畢竟,投資理財是沒別人能幫你的事情(所有宣稱能幫你的地方,其實都是著眼在賺你手續費上)。 就算每月薪水不錯,可是不知道怎麼好好做財務規劃,去亂買一些相對不利的金融商品,甚至吃喝玩樂用光了,那時間拉長,總資產也是會越來越薄的。
5. 好好學某種技能。
最後,一定要試著培養他學一種「別人會需要」的技能。 我自己是覺得將來的工匠時代,以食物為主力的技能應該很吃香。 麵包師傅、甜點師傅、料理達人這類是有前景的。 農業改良、養殖、或是特別的種植技術,應該也很有市場。 此外,水電師傅、手工開發特定產品、或是能專門修理特定東西的人應該也會賺錢。(更有錢的話,當然也可以培養跟3D列印相關的生產能力)
再來,他若有特殊才能,創意、美術、設計、音樂性質的工作也有可能獨立運作。 當然若他頭腦聰明的話,律師、建築師、會計師、心理醫生等專門人士,將來必定還是會有所需求的(若有這種天分,就一定要送他念大學了)。 或是他口才便捷,成為厲害的商賣專家(行腳商人)、或是學行銷與廣告,這也很有前景。 這些技能都是就算日後家裡沒辦法在金錢上資助他,他也可以獨立經營並有機會改善自己經濟的方向。
----
好吧,雖然這整篇文章並沒有真的幫助到那家人(畢竟我也只是自己在家裡亂想,人家的實際狀況也只是推估)。 不過我與Bryan有時候就是會做這類無聊的思考。
雖然看似無聊,但其實也是對自己思維上的一種衝撞:「假設自己換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環境,你手上的資源有限,有甚麼方法能把資源利用最大化?」 這種練習我覺得其實是滿有意思的。 因為我們若把情境堆到比較極端的狀況,有時甚至會注意到「那些自己生活中策略的盲點」。
那這篇,也算是我在此議題上思考的起點。 惟因為思考時間很短,所以想法未必很周全。 如果有其他人覺得有更佳的資源配置法,也歡迎在文末跟其他人一起分享,或許能因此對某些讀者產生助益也說不定呢~

2020年6月7日 星期日

布丁3Y9M


身高  110 cm
體重  17kg
生活自理     會站著尿,坐著尿,穿脫褲子. 穿脫衣服不太會.吃飯很慢,經常用手抓.

2020年6月3號開始進行語言治療主要的目的是幫助侑辰開口說出來。上課第一節老師拿一本水果的繪本,講過一遍,然後讓侑辰複誦故事,而且會問他故事裡面的內容要侑辰回答這方式我也有做,但是侑辰幾乎不回答居多。
所以語言治療應該是幫助他整合他說話的句子,還有他閱讀後記憶的能力。
(易子而教)

             
認知  123        自己1-19很順念完。數東西,手指頭亂跳不一定正確!不知道5接下來是6...
地理 知道台灣地圖,世界地圖,地球,台北屏東高雄美國等
運動 會騎滑步車,有輔助輪的腳踏車
ㄅㄆㄇ 老師會教過一遍,但是他完全不記得.
ABC 這個我教好多次了,他今天上課還是不記得.
單字 train elephant cat dog Yellow Bee airplane spider monkey
大致記得怎麼念


2020年6月6日 星期六

王嘉嘉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M6pxXS5ZdAr9EXqMgUxrQ



(1y9m)最愛的英文繪本之一:We All Go Traveling By (二)



像上面這影片  我覺得我也都有在教    那個老師是跟我說  要“每天教”養成習慣   
「家裡提供良好的英文教育比補習班更有效」,
不是補習班不好,而是在家練習的時間絕對會多於在補習班的時間,如果家裡可以提供一個適合的環境,讓孩子每天固定時間聽與說,這會更有利孩子學習英文!



(4y1m) Fly Guy Meets Fly Girl!
要達到這影片前,至少布丁要認得ABC大小寫


5y3m-cambly 討論 三國演義




5歲3個月視訊實況 他4歲多開始跟外國人練習口語   上課就是這樣視訊

 這是我的目標  不用5歲達成  希望10歲能夠達成。

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老師和家長



我前天剪頭髮的時候, 跟他聊到在上個月我小班兒子的老師,請我幫忙加強認識1到9,他說他是班上唯3還無法正確快速分辨1到9的小孩。我幾乎沒有再教123和注音,所以就去買了磁鐵和撲克牌。 想要從遊戲中,讓他記得一到九。

然後我的理髮師竟然跟我說。 老師怎麼把他的工作丟給家長? (他不知道我是老師)。 原來家長的期待是老師可以把學生都教會,這是我們的工作。 這真是瞬間讓我倒吸了一口氣。 難怪現在學生考不好,都說是老師教不好。 學生習作不算,問她為什麼你不算,大部分都說這太難了,我不會算。 反正就是怪老師怪課程。很少人反省自己花多少時間.



再來看看高三現在的亂象。 除了那些願意到指考班去圖書館全心念書的人,現在在班上,不是滑手機就是請假在家。 也是滑手機。 也許大家都會覺得都考完了,唸書沒什麼用。 那你不一定要念教科書。 你可以看雜誌,可以聽音樂,可以 做你想了解相關的研究,甚至是實驗或是手作。 其實唸書或找資料真的有很多的好處,很多事情是你需要透過唸書這件事情,把知識內化成自己的能力,但是那需要好長一段時間,絕對不會是立竿見影的效果。現在知名唱歌的。 寫作的。 烹調的大廚。運動員,他們花了多少時間在自己的興趣或職業上面?

看影片打手遊。 沒事一直PO  IG, 雖然這也許也是一種能力,但是我看不出來,未來你能夠把這個內化成什麼自己的能力。 考上,只是休息站,不是終點,這時去學新的東西。 是絕佳的好時機。



我不知道108課綱 要把台灣的教育帶往什麼方向?因為他現在都還在滾動式修正,其實我對這5個字有非常大的不爽。 感覺上就是隨時會變,那該屆的學生不就是白老鼠嗎?我真的真的真的希望他不要像九年一貫的建構式數學一樣,因為我弟妹就分別是建構式數學前幾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行行有吐不完的口水。 同時身為老師和家長,慢慢體會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箇中奧妙。